编者按 “宁夏新十景”征集评选活动自2014年10月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活动组委会对征集到的所有景观作品汇总后,依照推荐频次高低,结合专家评审意见,确定了100个候选景观,已于6月9日向社会公布。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感知宁夏景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组委会组织宁夏社科院方志和历史专家撰写了系列文章,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对候选景观进行释读。本报从今日起陆续刊登,以飨广大读者。
萧关丝路
宁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薛正昌
萧关,是著名的古关。这里两山夹一水(泾水),狭窄处只容单车经过,有一夫当关之险峻。《史记》清楚地记载了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有了这四关才有了关中。萧关是拱卫关中的西北屏障,方位在固原东南三关口至瓦亭峡一带,后人给三关口起了一个很雅致的名字——弹筝峡。秦汉时期,这里驻守着北地郡最高军事武官,负责防守清水河通道。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经常南下侵扰,甚者进入关中。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14万铁骑攻克萧关,军事长官孙卬战死,匈奴兵锋直达关中,朝野震惊。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班彪沿丝绸之路来固原寻访萧关、凭吊孙卬,写下了著名的《北征赋》。
萧关,是丝绸之路穿越的地方,也是文化传递与商贸往来的通道。有了萧关,便有了萧关道。汉代以后的萧关军事防御色彩渐淡,但因萧关而畅通的萧关道却成了丝绸之路的另一种称谓,体现着多重价值与意义。泾水南下与渭河相接,清水河北上汇入黄河,两条水系将宁夏与关中连接贯通,萧关道承载着丝绸之路这条文化之舟。
秦汉时期的萧关维护了关中政治中心地位,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汉唐时期的萧关道缘萧关而来,不但与丝绸之路相伴相依,而且成了文人描绘的对象。著名诗人往来于萧关道,留下了大量描写萧关与萧关道的诗歌,不少诗文成为千古绝唱。“萧关陇水入官军,青海黄河卷塞云”(杜甫),“回中道路险,萧关烽侯多”(卢照邻),“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岑参),“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王维),“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王昌龄),无不浓缩了诗人们途经萧关、萧关道的经历和感悟。萧关有幸,看惯了僧侣、使节们穿梭在丝路古道上的身影,听惯了弹筝峡里的山水琴韵。诗人们有缘,体验过穿越萧关时的险峻,聆听过丝路古道上的驼铃之声,更写下了行走在萧关古道上的亘古情怀。
今天,丝路文化大放异彩,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彰显着萧关古道的悠久,“一带一路”建设正酣,将再创丝绸之路的辉煌!
堡影夕照
宁夏社会科学院实习研究员 贾虎林
漫步在贺兰山东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镇北堡西部影城中,宛如置身梦幻般的电影世界,仿佛仍能感受到昔日金戈铁马的壮观场面。身临其境,那荒凉、粗犷、古朴、沧桑的西北风情,使人流连忘返。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晚霞如血,“月亮门”巍然屹立,孤寂高峻,好像还飘荡着电影《红高粱》中那激扬慷慨的《酒神曲》,残垣断壁诉说着昔日故事,几百年的岁月洗礼,磨砺出北国特有的苍劲韵味。
镇北堡用黄土夯筑,原是明代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而营建的边防要塞,也因此得名。历经岁月侵蚀,至20世纪初成为废堡,被附近农牧民占用,居住放牧。后来,著名作家张贤亮发现了镇北堡潜在的文化魅力,并以两座古堡废墟为基础,创办了镇北堡西部影城,《牧马人》《新龙门客栈》《大话西游》等数百部电影由此走向观众,巩俐、斯琴高娃和周星驰等明星亦由此呈现了非同寻常的演艺风格。西部影城为当代中国影视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美誉,驰名中外。
西部影城可谓张贤亮倾心书写的另一种立体“文学巨著”,“步步呈胜景,处处有文化”。在张贤亮的潜心经营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了废堡,尽可能地保留了其独特价值,保持并利用了原有的奇特、雄浑、残旧、衰而不败的景象,突出了荒凉感、黄土味及原始化、民间化的审美内涵。“明城”“清城”和“老银川一条街”构成了影城的主要景观。“明城”俗称“老堡”,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相传修建“老堡”时,看风水择址,风水术士走遍贺兰山麓,选中此地,说这里有一条“龙脉”从贺兰山延伸下来,有“卧龙怀珠之势”,驻此地可以震慑朔北,遂将要塞修建于此。清乾隆三年(1738年) “老堡”被地震摧毁,后来在距“老堡”北面不远的地方修筑了“新堡”,即今“清城”。两堡一南一北,均坐西朝东。“明城”内部主要展示影视拍摄场景,“关中城门”“盘丝洞”及“招亲台”等都极具特色。“清城”内部主要以民间工艺表演及民俗为主,“影视一条街”的民间表演项目,藏式“百花堂”,中西合璧的“都督府”,明清古董家具等让人印象深刻。前几年修建的“老银川一条街”,再现了银川城的旧貌和民俗,让人们感受到往昔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豫海古寺
宁夏社会科学院副编审 王晓华
同心清真大寺位于同心县城西郊。从远处看去,大寺雄伟壮观,气势恢弘,整体建筑呈现出一个倒卷帘式的布局,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和伊斯兰装饰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每一块镌刻花卉图案的砖雕,每一面书写精美阿拉伯文《古兰经》的墙壁,都印证着历史的沧桑。这里是伊斯兰教重要的宗教场所,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穆斯林在大殿内虔诚礼拜,悠扬的颂经声传递着信仰的力量。
这是一座古朴的清真寺。该寺始建时间约在明代,由于战火和地震的摧残,历史上曾三次重修扩建。明清时期,回族先贤们不远万里、风尘仆仆到此研习经典、传道授业,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明紧密结合,开启了回族经堂教育的智慧之光。
这是一座英雄的清真寺。1936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权——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在这里成立。1988年,同心清真大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政府拨款维修清真寺,并在寺旁新建红军西征纪念馆。当人们参观馆内陈列的革命文物时,仿佛又看到红军指战员和回族同胞同心同德、共赴国难的画面,仿佛又听到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庄严宣告回族新生和解放的声音。
这是一座精美的清真寺。当你漫步寺中,仔细欣赏砖雕照壁上的大幅“月桂松柏图”,轻声赞叹镌刻阿拉伯文和花卉图案砖雕的精致之美,抬头仰望翘檐斗拱、庄重肃穆的礼拜大殿时,都会被古寺典雅庄重、中阿合璧的艺术之美深深折服。
水绕沙丘
宁夏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保宏彪
宁夏虽然地处干旱少雨的西北内陆,但位于平罗县西大滩的沙湖却拥有万亩水域、五千亩沙丘、两千亩芦苇、千亩荷池等众多水体景观,犹如镶嵌在塞北大漠上的生命绿洲和璀璨明珠。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使沙湖成为闻名遐迩的百鸟天堂和游人乐园,荣膺国家首批5A级景区、35个王牌景点和中国十大魅力休闲旅游湖泊。
在人们的印象中,沙与水无法并存,但沙湖最令人赞叹的却是沙水相依的奇观。连绵起伏的沙丘呈现着特有的粗犷与豪放,波光粼粼的湖面蕴含鲜活、灵秀之态。沙漠与湖泊浑然天成,相映成趣,湖水碧波荡漾,沙海金浪滚滚。水围绕着沙,沙环抱着水,仿佛一对天造地设的佳偶相互偎依,低声倾诉。面对沙湖沙水共生的盛景,塞上诗人秦中吟赞叹道:“平湖万顷望中收,不尽风光画意稠。芦荡频将南国绣,轻舟竞向碧空游。三秋暑化甘露爽,香气尘消气色柔。勘与西施相媲美,置身此境复何求。”
沙湖中芦苇翠绿挺拔,星罗棋布的茂密苇丛成为白鹤、黑鹤、天鹅等众多鸟类良好的栖息繁衍地,百万只鸟儿流连盘旋堪称一绝。春季来临,芦丛中鸟巢无数,鸟蛋散布其间。初夏时节,清风徐来,郁郁葱葱的新苇绿影摇曳,悠闲嬉戏的鸟儿若隐若现。秋季,伴着落日的余辉和摇曳的苇花,群鸟飞过时遮天蔽日,聚集时形似云霞,颇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韵味。冬季降临后,银装素裹的沙湖仍不失风采,滑冰、滑雪、冰上垂钓等娱乐项目如火如荼,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蓝天、白云、绿树、翠波、金沙、秀苇,这一切构成了沙湖风光的全部。在这里,黄沙与绿水和谐于兹,粗犷和细腻和谐于此,在塞上大漠的腹地无不显得和谐自然,无不凸显旖旎珍奇。游览于此,你可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寻找前所未有的新奇。三五朋友相邀,或泛舟苇湖,或嬉戏沙山,别有洞天,另有情趣。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