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董涵是耶柿村耶姓家族最年轻的成员 本报记者丁聘 摄
大西北网3月21日讯 据华商网报道 “耶律”二字成为一种追溯和情感寄托,怀着对民族历史真相探索的渴望,在长安区耶柿村,给新出生的孩子恢复“耶律”这个复姓,似乎成了不少村民的一种共识——在口口相传的历史中,全村1100多名耶姓村民坚信自己就是契丹族的后人。
耶律是复姓是一种传承
昨天下午,耶柿村卫生所门前,医生耶献坐在一截木桩子上晒太阳。从外貌看,62岁的她干练得体,说一口地道关中话。
“我从小的姓氏都是耶律,后来简化了,单姓‘耶’字。”说起复姓“耶律”,她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老人们一代代流传,说我们是契丹后裔,这个民族虽然早已不复存在了,但契丹人的精神风骨,我们却在脉脉相传。”12年前,耶献的孙子出生。为了让年轻一代铭记先祖恩德,她给孙子取名耶律家乐。“娃现在在长安区东韦小学上六年级。”耶献说,孙子小时候曾问起过她,为啥别人的名字都是两个字,或者三个字,他的名字却是四个字。“我给他说,因为你是契丹族的后人,耶律是复姓,代表着先人们纵横沙场的威风,是一种威仪,也是一种传承。”
改姓一事,曾经成为耶柿村轰动一时的新闻。耶姓族人拍手称赞,外姓村民表现出不理解,甚至不屑。
“不是改姓,是重新恢复复姓。”她说,村里的耶姓人家最早时都姓耶律,但民族一直都登记为汉族。后来因为报户口很麻烦,慢慢就简称为单姓耶。
恢复“耶律”姓是强烈的民族归属感
作为村里唯一的卫生所,谁家有孩子出生,都需要在此打防疫针,“从2010年起,很多新生婴儿都恢复使用‘耶律’作为姓氏。”
在卫生所的栽种疫苗登记本上,这些孩子们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耶律泽楠、耶律沐晨、耶律嘉瑞、耶律鹭优、耶律奇奇。
除了恢复使用“耶律”姓,一些流传多年的风俗,让耶姓村民显得更加神秘。
“你仔细看看,耶姓村民祖传的都是高个儿,大额头,面阔鼻直,英气逼人。”村党支部书记张生琪说,与别的一些村民相比,耶姓人脾气倔强,性格刚强,除此之外,耶姓之间也是不可以通婚的,“村里有几位90多岁的老人,胸毛出奇的旺盛。”
耶姓祖上流传下来的辈分排名,是两句祈祝吉祥如意的诗:子、学、文、世、登、天、运、荣、华、富、贵、保、平、安。去年,“世”字辈的最后一位老人去世,年纪长一点的村民,大多是“登”、“天”、“运”字辈的。
论辈分排名,4个月大的耶律董涵属于“富”字辈。但是,他早已不按这个辈分排名来起名字了。母亲耶楠说,给孩子取“耶律”姓,并未引发太多争议,“从我父亲这一代人以上,过去都有‘耶律’姓的名字,虽然后来简化了,但我们心中一直都有对祖先的敬畏。”
在张生琪看来,恢复“耶律”姓,既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回归,也是一种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不管是单姓还是复姓,我们尊重村民们的选择。”
让下一代重新恢复复姓,是耶群智晚年最大的心愿。几年前,重孙子在西安出生,他在电话中再三叮嘱,“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耶律奇奇’。”
耶群智说,小时候,每年大年初一早上就被家中长者领着去村里的寺庙里去祭拜,参加祭拜的清一色全是男性、复姓耶律的人。87岁的耶天敏当时还是个孩子,他清楚地记得这种祭祖活动的隆重和排场。“从掌门家中出来,村东和村西的人家,就在村子中间的那条路上相向站定,领头的人双手抱成一个拳头,举过头顶,腰同时也就弓起来,彼此作揖祈福,然后才回家过年。”
在公安长安分局鸣犊派出所,记者查看了耶柿村从2012年至今的出生人口户籍登记表,其中复姓“耶律”的村民,将近10人。
民警坦言,只要孩子的出生证明上使用的是复姓,父母双方有一人姓耶的,都会遵照父母亲的意愿,“‘耶律’二字,一听就是复姓,这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