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中出土的陶器
大西北网5月4日讯 据西部网报道 (记者 敬泽昊) 位于临潼的秦始皇帝陵,被称为天下第一王陵。它占地56.26平方公里,前后共修建了39年。为了支持这一浩大工程,秦始皇一方面征发刑徒,投入到陵园的建设中;另一方面在陵园附近就近设置“工程项目部”——丽邑,并移民“三万家”至此。
在之前的秦陵考古中,已经发现了多处刑徒墓地,而2013年,为了配合关中环线天然气管线调峰工程,陕西的考古工作者在临潼区马额街道办事处冢王村西南清理发掘了一处古墓葬,墓主人或许就是当年“工程项目部”里的工作人员。
墓主人与秦陵营建密切相关
考古工作者在6500平方米的发掘区域内,共清理了墓葬50座,其中秦墓45座,形制为竖穴土坑墓(3座)和竖穴墓道洞室墓(42座)。
所有秦墓均为一棺结构、单人屈肢葬。只有5座没有发现陪葬器物,剩下的墓葬中要么有仿铜的陶礼器(30座),要么有日用陶器(10座)。而在部分陶器上,则出现了“丽”字的陶文。
《史记》记载秦始皇在位第16年曾在帝陵附近设置了丽邑,并于35年时移民3万家于此。在墓葬中发现“丽”字陶文,说明墓主人应当和丽邑有关——在学界看来,这座城邑的设置,本身便和秦陵的营建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当于现代的“工程项目部”。
“项目部”生产监工两不误
为什么要设置丽邑?在孙伟刚看来,或许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为陵园建设提供物资。根据近些年在秦陵周边发现的大量“丽”字陶文,孙伟刚推断丽邑在当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城内有大量的制陶及其他手工业作坊, 生产的日用陶器、砖瓦等物资有相当一部分供陵园建设之用, 是陵园的后勤物资来源地之一。
二是监督陵园内的刑徒。孙伟刚说参与秦始皇陵修建工程的劳力,大部分为关东六国的自由民,最多的时候数量能达到七十万人。为了保证这些劳力不至于罢工甚至起义,丽邑内或许设置有一定的军事力量,起到监督和震慑的作用。
“所以这些秦墓的主人,可能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项目经理’或者‘工程监理’,也可能是工匠。不过要真正确定他们的身份,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证据支撑。”孙伟刚说。
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4-05/04/content_110897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