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外观如同橡皮泥般的纳米材料,在工作人员的揉搓下可以无限延展、拉伸,但受到外力重击时,这块看似柔软的材料却又变得强劲无比,十分“抗揍”。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入区企业——陕西拓锐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大厅里,由西安交通大学张彦峰团队自主研发的纳米智能吸能材料受到关注。
“这是我们研究的一种绿色智能吸能凝胶,在受到冲击下,它可以自主吸能、从软变硬,帮助人体或者设备进行有效防护。”张彦峰教授说。作为“秦创原”春种基金第001号项目,借助西咸新区总窗口的平台优势,仅用4个月,项目就完成从“书架”到“货架”的成果转化。
2021年3月,陕西省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作为“秦创原”的平台总窗口、陕西省科创引领区,西咸新区不断优化招商引资体系,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瞄准新材料、机器人、生物医药、智能物联等新兴科创项目,“靶向招商”“强链补链”,不断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招大引强”到“科创孵化”
“区里的招商对象以前主要是一些成熟的龙头企业,它们投资规模大,经济体量往往在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西咸新区投资合作局工作人员高峰说,“但随着‘秦创原’平台的逐渐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慕名而来,我们也顺势调整招商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招商方案。”
作为科教资源大省,陕西拥有百余所高校,1300多家科研机构,上百万专业技术人才,但较低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却成为桎梏经济转型发展的“堵点”。随着“秦创原”平台启动,西咸新区从多点多面协同发力,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努力构建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创新生态”,全力做好转化、推广优质科研成果的金牌经纪人。
据西咸新区“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数据,2021年,新区组建了近40人的科技经纪人队伍,深入高校机构挖掘科转项目信息,与西安交通大学等14所高校及中电科39所等7家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梳理优质科研成果800余项,全年引进科技型企业431家,其中科技成果转化型企业120家,科技中小微企业251家。
“我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对的,现在的收获完全超出预期。”陕西聚康高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春成谈起自己在“秦创原”平台的创业故事依然激动不已。
来自温州的杨春成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在校期间从事了十多年的生物和临床医学3D打印研究后,在导师李涤尘教授的指导下开始对骨植入物的3D打印项目进行孵化,在“秦创原”平台的帮助下,他于2021年9月在西咸新区西部云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如今,这个20人左右的初创团队已与全国30多家医院达成合作。
从“筑巢引凤”到“强链补链”
“如今政策和资金并不是招商引资的唯一吸引力,招商比的更多是区域的产业链成熟度。”高峰说,“精准招商、配套上下游产业链可以有效帮助园区企业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
自全面启动招商工作以来,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中南高科临空产业港便瞄准航空制造及维修上下游产业链,招引了西安万德弗实业有限公司等72家企业,这些企业经营范围涉及航空制造、航空维修、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投产后将对空港新城的临空产业链起到有力的“强链补链”作用。
“为更好的服务园区企业,我们向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质产业服务,助力企业快速成长发展。”中南高科西安临空产业港招商负责人李杨阳介绍,他们专门成立了产业服务专项小组,对入园企业进行走访,“一对一”为企业提供落地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困难,让企业专注技术研发创新生产,实现快速发展。
张彦峰教授告诉记者,西咸新区的新型招商模式有利于科创类企业,特别是从高校走出的科研成果转化型企业补足产业链短板。“科研技术上我们是专家,但是产业化运营我们并不擅长。初创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将上下游链条梳理清楚,打通从原材料生产到设计研发,再到市场推广的整条产业链。”他说。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马莉莉指出,当前产业发展呈现出生产链条延长和生产环节细化的特点,各环节间衔接性越来越强,仅靠大企业不足以产生辐射带动作用,西咸新区的做法让产业聚集和空间布局不断有机融合,提供给企业更多发展的便利和机遇。
从“企业园区”到“产城融合”
作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自2014年成立以来始终积极推进实践创新城市发展综合试验区。
2021年8月,“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成立,设有商事服务、政策服务、科技政务、科技金融、综合服务5大类18个服务窗口,为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提供标准化、专业化、一站式的全流程服务。
高峰表示,在西咸新区的规划中,每片小区域都是综合性的,随着各类科创企业入驻,我们也会招引更多的服务型企业进入园区,从餐饮到住宿,从法律到金融,让企业员工可以在未来就近居住在各自功能齐全的生活圈中。
在公司成立后不久,聚康高博总经理杨春成便搬到了西咸新区。“入驻‘秦创原’平台之后,各类惠企政策十分全面,最近出台的人才政策更是让我们感到欣慰,免申即享,达到标准之后,补贴自动就会给你。”杨春成说。
马莉莉教授认为:“如今西咸新区已经成为西安发展的重要空间,其创新性发展可以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启示。” 一块外观如同橡皮泥般的纳米材料,在工作人员的揉搓下可以无限延展、拉伸,但受到外力重击时,这块看似柔软的材料却又变得强劲无比,十分“抗揍”。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入区企业——陕西拓锐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大厅里,由西安交通大学张彦峰团队自主研发的纳米智能吸能材料受到关注。
“这是我们研究的一种绿色智能吸能凝胶,在受到冲击下,它可以自主吸能、从软变硬,帮助人体或者设备进行有效防护。”张彦峰教授说。作为“秦创原”春种基金第001号项目,借助西咸新区总窗口的平台优势,仅用4个月,项目就完成从“书架”到“货架”的成果转化。
2021年3月,陕西省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作为“秦创原”的平台总窗口、陕西省科创引领区,西咸新区不断优化招商引资体系,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瞄准新材料、机器人、生物医药、智能物联等新兴科创项目,“靶向招商”“强链补链”,不断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招大引强”到“科创孵化”
“区里的招商对象以前主要是一些成熟的龙头企业,它们投资规模大,经济体量往往在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西咸新区投资合作局工作人员高峰说,“但随着‘秦创原’平台的逐渐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慕名而来,我们也顺势调整招商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招商方案。”
作为科教资源大省,陕西拥有百余所高校,1300多家科研机构,上百万专业技术人才,但较低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却成为桎梏经济转型发展的“堵点”。随着“秦创原”平台启动,西咸新区从多点多面协同发力,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努力构建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创新生态”,全力做好转化、推广优质科研成果的金牌经纪人。
据西咸新区“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数据,2021年,新区组建了近40人的科技经纪人队伍,深入高校机构挖掘科转项目信息,与西安交通大学等14所高校及中电科39所等7家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梳理优质科研成果800余项,全年引进科技型企业431家,其中科技成果转化型企业120家,科技中小微企业251家。
“我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对的,现在的收获完全超出预期。”陕西聚康高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春成谈起自己在“秦创原”平台的创业故事依然激动不已。
来自温州的杨春成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在校期间从事了十多年的生物和临床医学3D打印研究后,在导师李涤尘教授的指导下开始对骨植入物的3D打印项目进行孵化,在“秦创原”平台的帮助下,他于2021年9月在西咸新区西部云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如今,这个20人左右的初创团队已与全国30多家医院达成合作。
从“筑巢引凤”到“强链补链”
“如今政策和资金并不是招商引资的唯一吸引力,招商比的更多是区域的产业链成熟度。”高峰说,“精准招商、配套上下游产业链可以有效帮助园区企业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
自全面启动招商工作以来,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中南高科临空产业港便瞄准航空制造及维修上下游产业链,招引了西安万德弗实业有限公司等72家企业,这些企业经营范围涉及航空制造、航空维修、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投产后将对空港新城的临空产业链起到有力的“强链补链”作用。
“为更好的服务园区企业,我们向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质产业服务,助力企业快速成长发展。”中南高科西安临空产业港招商负责人李杨阳介绍,他们专门成立了产业服务专项小组,对入园企业进行走访,“一对一”为企业提供落地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困难,让企业专注技术研发创新生产,实现快速发展。
张彦峰教授告诉记者,西咸新区的新型招商模式有利于科创类企业,特别是从高校走出的科研成果转化型企业补足产业链短板。“科研技术上我们是专家,但是产业化运营我们并不擅长。初创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将上下游链条梳理清楚,打通从原材料生产到设计研发,再到市场推广的整条产业链。”他说。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马莉莉指出,当前产业发展呈现出生产链条延长和生产环节细化的特点,各环节间衔接性越来越强,仅靠大企业不足以产生辐射带动作用,西咸新区的做法让产业聚集和空间布局不断有机融合,提供给企业更多发展的便利和机遇。
从“企业园区”到“产城融合”
作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自2014年成立以来始终积极推进实践创新城市发展综合试验区。
2021年8月,“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成立,设有商事服务、政策服务、科技政务、科技金融、综合服务5大类18个服务窗口,为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提供标准化、专业化、一站式的全流程服务。
高峰表示,在西咸新区的规划中,每片小区域都是综合性的,随着各类科创企业入驻,我们也会招引更多的服务型企业进入园区,从餐饮到住宿,从法律到金融,让企业员工可以在未来就近居住在各自功能齐全的生活圈中。
在公司成立后不久,聚康高博总经理杨春成便搬到了西咸新区。“入驻‘秦创原’平台之后,各类惠企政策十分全面,最近出台的人才政策更是让我们感到欣慰,免申即享,达到标准之后,补贴自动就会给你。”杨春成说。
马莉莉教授认为:“如今西咸新区已经成为西安发展的重要空间,其创新性发展可以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启示。”( 记者:张健 张思洁 赵英博 张斌)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