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3月9日讯 柯坪县启浪乡布拉克村距离柯坪县城70公里,村民以农业和林果业为生,全村共有140户609人,耕地面积1582亩,年人均收入达到8052元,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富裕村。但就是这样一个富裕村,却一直存在着村民凝聚力不强、村“两委”班子软弱、宗教氛围浓厚等实际问题。
柯坪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住布拉克村工作组组长阿不都热合曼·阿曼近日告诉记者,工作组去年住村一年,扎扎实实融入群众,千方百计为百姓做实事、办好事,同时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使村民成为各项文化活动的主角,彻底改变了布拉克村的村容村风,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拍摄微电影反映变化
工作组住村后做好第一顿开锅饭后,邀请村里的“四老”人员、党员、70岁以上老人、前任和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前来吃饭,并为他们送上了图书、报纸、生活用品等“关爱礼”。
这顿饭为住村干部成为“布拉克村民”打下了良好基础。在随后的住村工作中,工作组成员感到当天的许多瞬间值得记录下来,大家决定拍一部微电影,布拉克村的第一部微电影《住村工作组的开锅饭》便诞生了。
这部微电影展现了工作组与村干部、左邻右舍、“四老”人员等村民代表座谈、慰问、共用第一天开锅饭的场景,工作组作出“有困难,联系我”的服务承诺。
微电影在村里播出后,迅速拉近了工作组与村民之间的距离,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
村民居玛·卡日曾被劳教,回归家庭后他以打馕为生,为了让他安心生产生活,工作组协调启浪乡学校和他签订了长期供馕合同,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在听说他的姐姐离婚后无经济来源时,工作组又以每月1000元的工资聘请其担任工作组的厨师,他的另外3位家人因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无力偿还银行贷款,工作组又帮助他们垫付了5万元贷款,鼓励他们从事小本生意、发展“短平快”项目。
根据这件事情,工作组拍摄了《打馕人的心愿》,将居玛·卡日的故事搬上了村委会的“大银幕”。
紧接着,工作组又推出《勤劳致富的阿不都》、《我们的布拉克村》等多部微电影,全部由故事主人公本色出演,他们的故事让村民无不为之动容。
制作村庄新闻教育村民
工作组还利用现有设备,拍摄、制作、播放《布拉克村新闻》,记录工作组进百姓门、坐百姓炕、说百姓话、办百姓事的“微生活”,宣传村里的好人好事,展现村容村貌、百姓生活新变化等,让村民在银幕上听到自己的声音,看到自己的身影,切身感受党的惠民好政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自力更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主人翁意识。
针对村里整体环境卫生差的状况,工作组一住村就号召村民一起行动起来改善村容村貌,但效果却不明显。
于是,工作组将村民家庭环境卫生较好和较差的画面拍摄下来,利用晚上为村民放电影之前播放了这组《布拉克村新闻》。此后,工作组还想办法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一辆洒水车,每天为村里的主干道洒水,使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目前,《布拉克村新闻》已播放12期,全村30%以上的村民都成了“新闻人物”,在村委会看自己的新闻,已成为村民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
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利用走访机会,工作组还专门为全村122户村民拍摄了全家福,利用拍摄的照片,工作组在村里相继开展了“最长寿布拉克人”、“最美古丽”、“最需要帮助的布拉克村人”、“最辛苦妈妈”、“最孝顺巴郎”等“最美布拉克人”系列展示活动。村民在工作组为村民拍摄的3000多张照片里,评选出25位“最美人物”。现在,争当“最美”在村民中已蔚然成风。在村里新修建的布拉克村文化广场上,新组建的村级体育队和文艺队先后开展了多期“路灯下的麦西来甫”、“路灯下的拔河比赛”、“青少年宫文艺节目进村”等系列“去极端化”文化体育活动。阿不都热合曼说,现代文化生活成为工作组组织群众、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架起了工作组和村民们之间的“连心桥”。
http://news.iyaxin.com/content/2015-03/09/content_48098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