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西行 筑梦天山--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新疆纪实
有一种感动叫做付出,有一种精神叫做奉献。
2003年启动以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称“西部计划”)已走过13个年头,累计有20多万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响应时代号召,集结到祖国西部热土展开追梦之旅。
去年,又有一批有志青年怀揣梦想的接力棒,从齐鲁大地山东英才学院等学校奔赴天山南北,在广袤大地和基层实践中激昂青春,奉献自我。
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如今,他们播撒的一颗颗“爱”的种子,已然生根发芽……
“趁年轻,我要做点想做的事”
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乡汗代克吉然村幼儿园,志愿者毛孝兵正在教孩子们汉语。
去年他从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参加西部计划来到南疆支教,成为边境线上首位“汉语外教”.
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件棘手的问题--语言不通,孩子们不会说汉语。
依靠会国语的维吾尔族教师帮忙,并跟孩子们学习维吾尔语,毛孝兵最终克服了困难。
如今,和孩子们基础交流已经没有障碍。他告诉记者,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已经能够背诵一些《三字经》了。
不仅在自己本职工作上尽职尽责,毛孝兵还将志愿者年轻、富有朝气的精神状态和活跃的发展理念带到村子。
汗代克吉然村交通不便,水质差,风沙大,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较低。毛孝兵筹划为村民脱贫致富做点什么,他想到一个点子:通过劳动力转移,让村民在务工上增收。
想到了就要付出实践去实现。毛孝兵和住村干部鼓励村民外出务工,他们挣了钱回来后,逐渐改变了村民的旧观念。现在,许多村民开始主动外出打工。
当地组织部门曾想将毛孝兵调到条件较好的县城,他拒绝了,“舍不得这里的孩子们,看到他们的改变,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服务期满,毛孝兵续签了一年,“这里空间大机会多,趁年轻,我要做点想做的事。”
持有同样想法的志愿者,在新疆还有很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委副书记杨骞告诉记者,这批西部计划志愿者特别有责任感,特别能吃苦,特别有思想,实实在在地为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用心用情奉献青春和汗水”
春夏之交,喀什地区伽师县县委大院里,百花盛开,一片姹紫嫣红,蝴蝶、蜜蜂流连其间,不舍离去。
姜昊君却无暇欣赏此番美景。
戴着大框眼镜,穿着格子衬衫,同往常一样,端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他正在一丝不苟地组织材料。
“这些材料理论性和指导性很强,对于我来说很有挑战性,需要思维的转换。”自从去年5月份调到现在的岗位,他便与公文写作“杠上了”,“我喜欢挑战。”
姜昊君是山东英才学院首批参加西部志愿的毕业生,2011年来到新疆。
2013年1月,他考上了莎车县伯什坎特镇人民政府公务员,在农办工作,在村里住了四个月,期间与村民一起种地、栽巴达木、种植大棚。
“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种地,打交道,那四个月维吾尔语进步最快。”姜昊君说,掌握了语言,和村民的交流更加方便,双方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村民见到他都会打招呼,还经常拉他到家里吃饭。
“有一次干完活,村民送凉皮给我们吃,盛情难却,再三推辞之后只好接受了。”他说:“村民就是这么淳朴。”
还有很多事情都让姜昊君感动,他把别人对他的好牢记在心中。一次扭伤了脚,县里一位团委领导隔三差五去看望,对他说:“你一个人来这么远的地方,没有人照顾,不关心照顾你我怎么跟你的父母交代?”
“运气好,碰到了好领导。”他对自己说,既然来到了这里,就要用心用情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姜昊君更加用心、用情、用力地工作,他的努力同样收获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点赞”.
西部计划志愿者每到一处,都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关爱支持,受到了基层单位的普遍欢迎。大多数已成长为各自岗位的业务骨干,有些通过考试,走上了公务员岗位,抒写人生新的篇章。
“为了这片蓝天绿草,我要留下!”
面前这个爱笑的“90后”女孩,戴粗框眼镜,穿一身牛仔。
她是广西女孩龚小梅,山东英才学院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2015年来到乌鲁木齐县甘沟乡综合治理办公室服务。
“没通知父母,‘擅自’参与了西部计划的网上预报名,结果,选上了。”龚小梅说,父母看到一些新闻觉得新疆不稳定,不希望她来,但她觉着自己还年轻,需要历练历练。
2015年8月,龚小梅初次来到乌鲁木齐县,没人陪伴,语言不通,物资匮乏,她感到很沮丧,开始后悔,产生了回家的念头。“那时就是个‘小女孩',躲在被窝里流泪。”
后来,在领导的关心帮助和哈萨克族牧民的鼓舞下,她逐渐适应当地社会和日常生活。
刚开始工作,龚小梅就接下了甘沟乡8个村3个社区6000人的入户走访工作,常常要和同事们一起到村里了解情况,并撰写材料。
“加克西”(“好”的意思),到牧民家入户走访,大家围炕而坐,用简单的哈萨克语进行交流……
工作一年下来,说起当地的牧民家庭情况,龚小梅都“门儿清”.
这让她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于是,服务期满后,她决定再坚持一年。
龚小梅说,和善的哈萨克人,远处美丽的天山、蓝天、白云,脚下的绿草,都让她难以割舍。
“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孟鹏、策芳慧这对90后“情侣档”志愿者,去年从山东英才学院毕业后,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14师47团团委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
刚工作不久,他们便组织志愿者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三八”妇女节跳广场舞、“五四”青年节表演手语版《感恩的心》……
两人还参加了团里的志愿服务队,每周为敬老院老兵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给敬老院增添了欢声笑语。
工作生活中,两人很快有了一些少数民族朋友。
孟鹏说,“去巴扎买菜和水果,他们都会送葡萄干、香蕉,平常维吾尔族朋友也会送苹果、梨、葡萄。”
8岁维吾尔族男孩努尔扎提·乃比江生活在单亲家庭,父亲平时忙,没时间照顾他。孟鹏和策芳慧了解情况后,主动担负起照顾努尔扎提生活、学习的责任,给他买了新的碗筷、毛巾等生活用品。
“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家,放学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吃饭。”策芳慧说,平时小家伙喜欢腻在两人身边,他们一边陪他玩,一边细心纠正他的不良习惯,就像对待“儿子”一样。
“这个’儿子‘我们会一直照顾下去。”孟鹏说:“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他告诉记者,他们已经申请续签,计划扎根在这里。
从“用比较短的时间经历另一种生活”到“不舍得离开”,这种转变道出许多志愿者的心声。就像一位志愿者在日记中写的那样:好不容易来了,不想就这么简简单地离开,最起码要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个人的价值。
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巍峨;大地不言,自是一种广漠。西部计划的接力棒还在延续,英才学子也将继续在西部这片美丽大地上施展才华、挥洒绚丽青春。
他们,已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