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金钥匙
记得前段时间到乌鲁木齐市第44小学采访,以最高票数当选“民族团结小模范”的马俊杰与自己的结对子好友艾科热木·艾则孜紧紧拥抱在一起,脸上绽放着快乐的笑容。看到这样各民族孩子共处共学共成长的场景,不由让人很欣慰。在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心中,民族团结的种子早已悄然生根发芽。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基础。2010年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将双语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我区双语教育投入力度大,发展迅速。如今,全疆普及的双语学校、农村学前两年双语教育全覆盖,让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牧场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到双语教育,在双语教育的环境中快乐成长。而掌握“双语”,让少数民族孩子进入社会后也更具有竞争力。
当然,双语教育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它更深远地意义在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双语,不光是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汉族也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2014年春,我区开展“访惠聚”活动,20万名机关干部下基层住村,面对淳朴的少数民族群众,无数汉族干部开始努力学习维吾尔等少数民族语言。语言的互通,让他们听到了基层的民声,访到了真实的民情,也由此将各民族群众的心凝聚在一起。如今,这种“学双语、用双语”的工作机制,在我区各单位各部门已蔚然成风。它不仅拉近了各族干部之间的距离,更拉近了干部与各族群众之间的距离。
近年来,我区民族团结模范层出不穷,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懂双语、会双语、讲双语。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家喻户晓的伊宁县胡地亚于孜乡盖买村党支部书记李元敏,会地道的维吾尔语,这让她与维吾尔族乡亲们融为一体,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还有很多民族团结的草根宣讲员,他们用非母语讲述的一个个民族团结故事,别有一番说服力。
各类双语大赛的举办,同样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各界学双语、用双语、比双语的热情和积极性。日前,我区民族团结进步年青少年学生双语大赛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就在不久前,自治区第二届基层干部双语口语大赛刚刚落下帷幕。
今年是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年,做好民族团结,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推进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这一融情的前提就是语言交流。如今,生活在新疆的每一个人,越来越迫切地感受到学习双语的重要性,越来越体会到语言不仅是学习工具,是交流工具,还是一扇扇窗口,一座座桥梁,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金钥匙。不同民族的人通过互相学习语言,走进彼此的心灵,相互欣赏,相互包容,情感交融,凝心聚力,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