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民族团结
——库尔班·尼亚孜创办国语小学推进双语教育系列报道之三
“库尔班校长,你们的兴趣课堂设计得太漂亮了,我以后给别人装修房子,也推荐这种装修风格。”1月23日,装修工艾合买提江·艾山来到乌什县依麻木镇国语小学,兴奋地对库尔班·尼亚孜说。对于一直生活在乌什县的艾合买提江·艾山来说,镂空雕花隔断,中式花纹边框图案,古色古香的马鞍桌椅,只有在电视上看到过。他进一步打听得知,身为国语小学校长的库尔班·尼亚孜要打造民办小学的少年宫,让孩子们业余时间练书法、弹古筝、学舞狮子、排练秧歌舞,更多地接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我不仅要引导孩子们学好汉语,还要鼓励他们学习中华文化,只有不断引导各族群众增强‘五个认同’,才能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库尔班·尼亚孜对记者说。
乌什县及阿克苏地区一些教育界人士称,库尔班·尼亚孜创办的国语小学,不仅在推进双语教育上起到了带头作用,在民族团结上也是一张亮丽的名片。走进这所学校,民族团结故事随处可见。
坐落于新校区学校大门至教学大楼中轴线上的孔子铜像,由浙江省衢州市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捐赠。每周一升国旗仪式结束,每天课间操之前,全校学生都要列队对这位中国古代教育家的雕像鞠躬,并举手宣誓:“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作为炎黄子孙,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们爱北京,我们向往北京天安门。”
将微信名称设为“北京”的库尔班·尼亚孜说,誓词是他2003年创办国语小学时写的,这段话在国语小学已经重复了14年。之所以天天重复,就是让学生能够对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有更深的了解,让当地人了解什么叫“国语小学”。
刚开始办学那几年,很少有人理解库尔班·`尼亚孜的做法。“我不害怕打我、骂我以及搞破坏的人,因为他们都是民族团结的破坏者,自古邪不压正,他们最终受到了惩罚。开审判会时,我到场参加了,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对我,他们羞愧得不敢抬头看我。他们受到惩罚、教育后思想转变了,有的托人说情,想把孩子送到国语小学;有的还和我成了朋友,帮我跑腿干事。”库尔班·尼亚孜说。国语小学教师基本上是汉族,他们承担着90%以上的教学任务。学生绝大多数为维吾尔族,寄宿在学校的他们,天天和老师在一起,不仅有师生情,还有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不要说老教师了,连去年才来支教的郭艳婷等实习教师都深深感到:和学生们在一起,没有民族之分。孩子们都喊她“婷婷老师”,把她当成了姐姐。
衢州市对口支援乌什县之后,国语小学受到了衢州教育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衢州新世纪学校与依麻木镇国语小学结成对子,开展教学互动和夏令营活动。
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启动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下派的工作队在依麻木镇开展驻村服务,工作队对国语小学的发展、贫困家庭孩子的学习给予了不少帮助。依麻木镇玉斯屯克和田村村民玉素甫·艾买提的3个女儿均在国语小学上学,他的二女儿古丽米热·玉素甫说:“双休日、节假日我们在家做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就用爸爸的手机拍下来发给老师,老师看到后会回电话讲解。如果老师没看到我们发的图片,我们就去找工作队的叔叔阿姨求教。”
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启动后,国语小学的孩子家长都有了汉族亲戚,亲戚来家里做客,孩子则充当翻译。此外,乌什县不少汉族干部主动到国语小学找维吾尔族贫困学生结亲,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关心。学校里只有10名汉族学生,库尔班·尼亚孜带头和汉族学生王鑫结亲,其余9名汉族学生由维吾尔族教职工各结对认了一名做亲戚。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