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秭归四人误食有毒野生菌死亡

时间:2016-06-18 21:34来源:大西北网-未来网 作者: 郭晓莹 点击: 载入中...

中新网宜昌6月17日电 (记者 郭晓莹)据湖北秭归县官方网站6月17日消息,该县水田坝乡青蒿峪村一家四人因误食自采的野生菌中毒,后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相继死亡。

6月11日中午,董某、杜某夫妇与87岁的母亲姜某、小孙女董某某在家误食在山林中采摘的野生菌。6月12日,董某某出现呕吐症状,被就送至水田坝乡卫生院治疗,董某、杜某夫妇因没有不良反应而未入院治疗。当日,乡、村两级安排专人将董某和杜某送入水田坝乡卫生院治疗。

因病情恶化,6月13日,董某某、董某、杜某先后转至宜昌市中心医院治疗。董某的母亲姜某被送至水田坝乡卫生院紧急救治。

6月14日至17日,四人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相继死亡。

事件发生后,秭归县官方要求迅速妥善处置,调查分析中毒原因协助救治,通过民政临时救助、社会捐款等形式筹集资金6万余元;通过秭归县电视台新闻和滚动字幕发布预警提示,进一步加大禁止食用野生菌宣传工作力度,防止同类事件发生;指导和协助乡、村两级处理死者安葬等善后事宜;进一步加强禁止食用野生菌的监督检查,要求各乡镇食安办、食药监所迅速对集镇农贸市场、农村聚餐、集镇餐馆、食堂等人口密集场所开展全面巡查,禁止销售食用野生菌。

经有关专家调查取样化验初步认定,此次董某一家四人误食中毒的野生菌为黄鹅膏菌,是一种剧毒的野生菌,非常容易和当地村民经常采摘食用的“鸡蛋菌”相混淆,特别容易导致误食。这种脏器损害型的毒肽素毒性非常大,目前还没有有效解毒药物,死亡率非常高。

黄毒蝇鹅膏菌

黄毒蝇鹅膏菌(学名:Amanita flavoconia)是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真菌生物。菌盖显橙黄色,并带有黄橙色的疣点;菌环为黄橙色;有着从白至橙的菌茎。常见于北美东部,分布广泛;生长于阔叶林和混交林的地面上,常与毒参属植物形成菌根。有毒,对蝇类毒杀比较明显。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大,黄色。菌盖直径5-10cm,幼时扁半球形,后渐平展,中部稍凸起,橙黄色或稍浅,湿时粘,具黄色至黄白色鳞片且易脱落。盖边缘具不太明显的短条纹。菌肉较薄,白色至淡黄色。菌褶离生,乳白色至淡黄色,较密,稍宽,不等长。菌柄圆柱形,长5-10cm,粗0.8-1cm,基部膨大近球形至棍棒状,内部松软至空心,白色至淡黄色,菌环生柄之上部,膜质,薄。菌托成粉粒或棉绒状除附在盖顶部成鳞片外,也附着在柄基部呈现出明显的黄色粉末状菌托残迹。往往柄上也附着黄色粉末。孢子白色,光滑,卵圆形,8-10.7μm×5-7.6μm,糊性反应。

生态习性:夏秋季在针阔混交林地上群生。

分布地区:西藏波密等。

经济用途:此菌有毒,可能含有类似毒蝇蛾膏菌的毒素,作者1982年在西藏波密一带考察发现,对蝇类毒杀比较明显。此种属外生菌根菌。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