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金昌

时间:2020-12-17 21:16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记者王志俭文图 点击: 载入中...
  鑫报/大西北网讯 (记者 王志俭)12月17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金昌专场新闻发布会,金昌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钧,金昌市委副书记李盛刚,围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主题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金昌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钧介绍了金昌市决战脱贫攻坚的情况。

  
  王钧介绍说,金昌缘矿设企、因企设市,地处北纬38°黄金带、位于甘肃“玉如意”的蜂腰地段,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1981年建市,辖一区一县(金川区和永昌县各取一字得名,寓意“聚金汇川、永远昌盛”),总面积9600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1%。是甘肃省首家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质量魅力城市、全国宜居城市。
  
  金昌藏金聚宝、资源富集,因盛产镍被誉为“中国镍都”,邓小平同志称之为祖国的“聚宝盆”、难得的“金娃娃”,有世界级的有色金属矿山、全省唯一的世界500强企业金川集团、设备一流的紫金云大数据中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最大的镍钴资源战略基地、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工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9%(全省排名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8%(全省排名第一)。当前,我们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指示和省委、省政府“市企融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发展十大生态产业,聚力打造镍铜钴新材料产业创新聚集区,市企融合3年再造一个千亿新金川,全力推进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型发展,使丝路明珠更加璀璨。
  
  金昌生态壮美、环境优良,金色阳光、冰川雪水,滋润肥沃绿洲、孕育多样生物,1—10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三,良好的生态环境培育了直供粤港澳大湾区的金昌高原夏菜、综合营养指标国内最好的优质牧草、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永昌羊肉”等一批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我们正聚力打造菜草畜高品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培育蔬菜、草畜“双百亿”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金昌市永昌县是省列“插花型”贫困县之一,全市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80%左右的贫困人口集中在永昌县。我们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责任担当和“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坚决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检验各级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对标对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紧盯“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自我加压、奋勇争先,响鼓重槌、尽锐出战,因户施策、精准发力,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农村绝对贫困全面彻底消除。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机制和“四个不摘”要求,成立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靠前指挥,直接抓、抓具体、抓到底,多次深入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吃透村情户情,靶向施策,用绣花功夫抓扶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完善包抓督导、挂牌督战、红黑榜通报等制度,周调度、旬督促、月报告,督促各级各部门逐村逐户反复“过筛子”,精准识别,“一对一”“多对一”“滴灌式”帮扶,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贫困群众都不掉队。市企、军地携手,全市353个单位叠加帮扶139个行政村(其中:45个市、县单位帮扶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近1万名干部和上百家企业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全力落实攻坚任务。2018年,永昌县“插花型”贫困县经省政府批准摘帽,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2019年,全市1.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全市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51元,同比增长21.6%,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3个百分点左右,彻底消除了农村绝对贫困。
  
  二是贫困群众生活条件显著改善。金昌市贫困村均位于祁连山浅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我们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实施“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和“5+1”专项提升行动,突出重点领域任务清零达标,乡村小学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教育扶贫各项资助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无一人因贫辍学;“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报政策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由2016年的57.7%提高到86.9%;对6556院农户危房进行了改造,对8.3万人的饮水安全进行了巩固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2.3万户用上了卫生厕所,实现村村通硬化路、通客车,贫困群众不但收入大幅增加,而且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全房,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深入推进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组织开展全域无垃圾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发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集中清理垃圾,拆除烂墙烂圈、破旧房屋,所有行政村实现“清洁村庄”全覆盖,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建成了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立足地多人少、地多水少实际,聚力打造菜草畜高品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千方百计培育支柱产业、招引龙头企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兴旺助力脱贫攻坚、带动乡村振兴,吸引广州江楠、新疆喀纳斯润丰、山东寿光、蒙牛等行业龙头企业来金投资,推进产销对接、冷链物流服务、精深加工等体系建设,带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打造高原蔬菜、优质草畜“双百亿”现代农业产业链,外引内育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平台,所有贫困村都有了产业化企业或专业合作社,都有了稳定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立足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聚力打造镍铜钴新材料产业创新聚集区,大力招引行业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优势企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培育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循环“双千亿”产业链,清洁能源、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双百亿”产业链,推进金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进位提升,提升河西堡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落地园区,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高质量就业,农村居民务工收入占到总收入的60%以上,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正逐渐转变为技术型产业工人。贫困群众既能享受到国家各类政策性补贴,还有土地流转收入,而且有发展产业的经营性收入、务工就业的工资性收入,真正实现了稳定增收。
  
  四是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有效激发。坚持既扶贫又扶志扶智,注重调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讲堂、乡村大舞台等,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用“乡土话”传“新思想”,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被中宣部确定为重点宣传对象;深入开展政策宣讲、典型宣传、示范引领等“精神扶贫”,全面推行“一约四会”(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四榜一训”(孝道红黑榜、善行义举榜、最美家庭榜、身边好人榜和家训),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推动移风易俗;创新开展“以文明作担保、以诚信作抵押”的道德信贷,让行善者不吃亏、有德者得实惠;创建了“婆媳互夸会”“孝善基金”“孝善宴”等品牌活动,引导群众崇德守礼、向上向善,以家庭文明推动乡风文明,贫困群众精气神不断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先进典型。
  
  五是基层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我们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深入开展“四抓两整治”,注重选优配强基层班子,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小微权力清单,采取“四个一”措施(每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分别由1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村,1名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县以上机关单位结对),打造党建样板乡镇、样板村;实施“头雁”优化提升行动,50%以上的村选聘了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33.8%的村选聘了乡村振兴专干,99.3%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村干部队伍得到持续优化,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战场,加大在攻坚一线识别、考察、选拔使用干部的力度,通过“四不两直”查、随机测试考、媒体信访督、纪检监察办等措施,督促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明显提升。
  
  现在,贫困村里的水通了、路好了、房新了、山绿了,看病方便了,出行通畅了,群众不仅口袋开始鼓起来了,脑袋也富起来了,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经常去老百姓家里,与老百姓拉家常,听百姓的心里话,说起家里和村里的变化,大家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好多群众自编自唱《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十唱十九大》等地方“小曲儿”,自发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发自内心地歌颂共产党!感恩总书记!更加坚定了拥护共产党、坚决跟党走、追求幸福美好新生活的信心决心,党心、民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持续巩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守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情怀,继续保持干事创业的锐气、锤炼攻坚克难的勇气、增强善打硬仗的底气,坚决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继续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金昌。
  
  记者问答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请问近年来金昌市在产业扶贫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
  
  金昌市委副书记李盛刚: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通过因地制宜帮助群众发展扶贫产业,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脱掉了贫困的帽子。贫困群众总的收入中,依托产业发展的收入占到了六成以上。
  
  下面,我重点从三个方面作以介绍:
  
  一是选准产业。近年来,我们重点发展以高原蔬菜、优质牧草和牛羊养殖等特色富民产业,高原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畜禽饲养量达304万头(只),奶绵羊种群规模达到1.7万只,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特色产业全覆盖。同时,我们还扶持群众发展“五小产业”(小家禽、小手工、小作坊、小庭院、小买卖),在1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了光伏扶贫,所有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了2万元以上。
  
  二是建立机制。我们高度重视贫困群众致富与产业发展的有效衔接,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企业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4家,每个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平均达到5个以上,逐步形成了“五种模式”。第一种:以怡泉新禾(食用菌)、兴合农业(蔬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为代表的企业带贫发展模式;第二种:以六坝镇七坝村“合作社+农户”为代表的党员或致富能人带贫发展模式;第三种:以红山窑镇毛卜喇村“大型国企(金川集团公司)+合作社+农户”为代表的市企融合带贫发展模式;第四种:以新城子镇毛家庄村“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为代表的支部书记带贫发展模式;第五种:以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入股+收益分红”为代表的资金入股分红模式。通过以上“五种模式”,每个特色产业后面都有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实现了龙头企业对贫困村、合作社对贫困户的全覆盖。
  
  三是强化保障。围绕提升产品知名度,不断培育特色“金”字品牌,永昌胡萝卜、祁连天宝羊肉、瓷疙瘩食用菌3个产品入选“甘味”品牌,“永昌羊肉”“思域富硒大麦茶”“盐滩青萝卜”“元生绵羊奶”等农产品成为区域特色品牌;建成金从玉、永吉源、和鑫源、银辰、兴和农业5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紫花苜蓿品质稳居国内优质苜蓿草前列,“丝路花雨”牌牧草被全国80%以上的动物园和马术运动场作为专用牧草,全市“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121个,产量比重达到65%。围绕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快发展冷链仓储物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建设各类农产品批发集贸市场66个,开通顺丰速运高原夏菜冷链直供专线,金海彧产销一体化、金禹川产业基地、荣达马铃薯气调库等一批冷链仓储项目建成运行,果蔬保鲜库达到98座86万立方米,金昌高原夏菜成功入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流通平台,每年向外输送菜草畜各类特色农产品130万吨。围绕提升产品抗灾力,持续增品、扩面、提标、降费,积极开展大宗农产品政策性保险,2020年共落实农业保险费补贴1094万元,参保品种11个,投保农户4200户(其中贫困户1377户),实现签单保费1630万元,支付理赔金额近1300万元,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带来的损失。
  
  下一步,金昌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中青报记者现场提问
  
  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时期的重要任务。请问金昌市在这一方面有哪些计划、工作和打算?
  
  王钧: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我们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是我们贫困群众脱贫以后实现新生活的重大机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明确要求,作为金昌来讲,我们2018年插花型贫困县永昌县全面脱贫,现在如何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全市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坚持落实好四个方面的不断。
  
  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一体谋划。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保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一体的。作为我们市委市政府来说,在今后工作中要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体谋划、统筹推进。
  
  二是统一规划。我们按照五个振兴的要求,对全市的15个省级插花型贫困村和120个市级贫困村整体进行规划。针对每一个村的自然禀赋、人口规模、产业基础、区域布局、群众意愿,按照发展类、管控类、撤并类进行统一规划部署。我们有些村常住人口不到15%,在这种情况下,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把已经脱贫的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在发展过程中统一规划,突出发展类村庄建设,通过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产业基础提升,使发展类村庄成为带动服务周边群众的中心。我们正在做五年规划,“十四五”期间,我们要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
  
  三是守住底线。我们将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建立健全防返贫各项监测机制,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动态监测、时时监测、全方位监测,对一些收入骤减、支出骤增,或者是家里有重大变故的贫困户,兜牢底线,托住底盘,使这部分群众不因病因灾返贫。
  
  四是产业支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产业支撑是重要环节。金昌有祁连山雪水浇灌,我们空气优良天数排在全国前列,土地面积大,昼夜温差大,是生产优质农产品的优选之地。金昌的紫花苜蓿蛋白含量达到22%,和美国的一级牧草一样,完全可以替代美国进口牧草。基于这些优势,我们确定了在全市打造菜草畜高品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通过产业示范,使我们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依托产业支撑带动群众致富,使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
  
  五是基础设施配套供给。对我们确定的重点规划发展村,将在水、电、路、气、房等方面,整合配套资金,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加大投入,使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差距进一步缩小。同时,配套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力。我们将通过这些措施,使我们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脱贫攻坚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以乡村振兴的发展使群众收入增长得更快,最终真正消除在区域内的贫困问题。
  
  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将从四个方面不断抓好落实。一是继续坚持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的工作机制。二是坚持市县财政投入力度不减弱。三是坚持市县乡帮扶力量不减少。四是坚持严格的考核制度办法措施特别是力度不减弱。通过这几个方面,我们将使金昌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这两项工作在一起谋划过程中、一起推进过程中实现共同整体发展。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金昌市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请问金昌市在乡村治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盛刚: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近年来,金昌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的重要论述,积极探索乡村社会治理新路径,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一是党建引领。始终将党管农村工作要求贯穿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过程,筑牢引领乡村治理的坚强堡垒,深入开展了基层党组织“四抓两整治”工作(抓带头人队伍、抓阵地建设、抓党内政治生活、抓基础保障,大力整治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大力整治“村霸”和党员信教问题),真正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优势。金昌市共139个村,自2019年以来,整治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28个,公开选聘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65人、乡村振兴专干兼村文书47人,储备村级后备干部737名,99.3%的村实现了党组织书记和主任“一肩挑”。我市永昌县朱王堡镇三沟村党支部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牵头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3200亩,建成日光温室125座,引导群众发展高原蔬菜、玉米制种等特色产业,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实现了企业、农户、村集体“三丰收”;永昌县新城子镇农林场村党支部引领推行膜下滴灌,推动全村土地整村流转,发展高原夏菜为主的特色种植产业,建成了具有7万吨储备能力的蔬菜恒温库和4000平方米的蔬菜交易市场,村民人均收入中仅土地流转收入就达到了4300元。
  
  二是法治保障。坚持以法治思维引领乡村治理,深入开展“五个一”群众性法治宣传活动(一个法律长廊,一个法律顾问,一个喇叭广播,一季一堂法律课,一年一次法治培训),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打造一站式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53个,全市89名律师为所有的139个村担任法律顾问,建成法治广场、长廊、农家书屋等法治文化阵地160个。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组建以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新乡贤等人员为主体的人民调解队伍,设置乡村综合治理网格1325个,调处化解群众在土地流转、邻里纠纷、环境整治、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各类矛盾纠纷,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全市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8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0个。
  
  三是注重自治。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顺民意、借民力、用民智,有效提升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水平,实现了村民自治有平台、有机制、有载体。有平台:就是打造“村民议事厅”,村里有事大家一起商量着办,老百姓享有参与权、知情权,更有了话语权,将问题公开化、透明化,摆在桌面上协商。有机制:就是全面推行基层协商民主“六步议事”法(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协商议事、公开公示、研究落实),通过会上“议”、实地“察”和现场“看”相结合的方式,达成协商共识,形成“最佳方案”,有力地推动问题解决。有载体:就是普遍推行完善“一约四会”(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群众性自治体系,激活自治“源动力”,使移风易俗成为群众自觉行动,有效体现村民意志,保障村民权益,激发农村活力。
  
  四是弘扬德治。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载体,弘扬孝善传统美德,创建形成了“婆媳互夸会”“孝善基金”“道德银行”等一批孝善活动品牌。今年8月,我市被中宣部确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重点宣传对象,这在我省是唯一的一家;金川区宁远堡镇新华村、金川区双湾镇天生炕村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我市金川区双湾镇在新粮地、九个井、许家沟、康盛等村设立“孝善基金”,由村“两委”成立孝善基金理事会,负责孝善基金的筹集、发放、管理、公示,子女按月或按季度缴纳赡养费,村孝善基金理事会根据子女缴纳的赡养金金额给予20%的补助,于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以现金红包形式送达老人,探索形成了“子女自愿交纳赡养费+财政补贴+社会帮扶”的养老基金新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健全完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体系,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实践,推动乡村治理由治标向治本转变,实现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金昌规模化舍饲养殖畜禽饲养量占全市畜禽饲养总量60%以上
  • 金昌市201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143.92亿元同比增长10.5%
  • 金昌南坝滑雪场运营
  • 金昌市第四届薰衣草之约集体婚礼首场婚礼启幕 56对新人携手西
  • 工业强市 地企融合:金昌市一季度工业实现利润15.9亿元
  • 金昌市金砂滩砂石矿开采项目第二次环境影响评价征求公众意见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