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8月12日头版头条报道“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老百姓有病不敢看,一场大病就致贫返贫,不从基层入手彻底破解医疗卫生难题,其它改革发展的红利难以释放。安徽医改敢啃“硬骨头”,敢闯“深水区”:在全国率先对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实施“零差率”招标采购,率先全面铺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并酝酿省市公立医院改革……安徽,成为新一轮医改的探路“先锋”。
医疗机构回归公益
“大夫,不会错了吧?我咋只掏20来块钱?”8月3日,芜湖县陶丰镇卫生院的报销窗口。78岁的低保户胡成科看到个人支付部分的数字,有些疑惑。
工作人员确认无误。“20.95 元。”并非仅仅是开一服药、输一次液的费用,而是胡成科住院整整一周自己要掏的钱。
得益于安徽持续推进的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数千万像胡成科一样的农家百姓卸下了肩头沉甸甸的“药担子”。
改革前,乡镇卫生院药品加成比例普遍在60%以上。这些“加”上去的钱,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医改开始,安徽将全省1230个乡镇卫生院和63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纳入编制和预算管理,明确为公益性事业单位。
基本药物集中采购
2012年12月15日,安徽所有县级医院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零差率”政策推行之后,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中标价格较国家指导价平均下降52.8%,县级医院平均下降36.6%。百姓的医疗负担大大减轻。
在肥东县梁园镇卫生院,院长俞义年说,现在卫生院没有独立的账户,收支都从财政专户里走。“开药方不再是卖药,我们只根据患者的需求调拨、分配、使用药品。医院和医生心安多了。”
改革之初,众多药企“围攻安徽”。面对各种质疑,安徽没有退却。去年安徽连续出台两个办法,对“双信封”制做出调整:“技术标”与“商务标”得分分别占权重的60%和40%,最终两者相加得分最高者中标,得到很多企业的支持。
破题省市医院改革
医改最大的难点是什么?是公立医院改革,特别是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终端的省市级公立医院。而继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展开后,安徽已经蹚进这片改革的深水区。
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介绍,目前安徽正在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评估工作,在总结此经验的基础上,省市两级公立医院改革方案或将于明年初出台。
早改早主动,先行占先机。全国17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中,安徽就贡献两个:芜湖和马鞍山。
继续探索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管办分开、政事分开”;不断完善补偿机制,彻底破除公立医院“以药补医”顽疾;持续创新药品采购机制,推动公立医院“医药分开”;不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重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安徽省市公立医院的改革方向初定。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