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苏滩村期待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嬗变

时间:2013-05-07 11:32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张萍 点击: 载入中...

  
  提起张苏滩,人们想到最多的是张苏滩蔬菜瓜果批发市场和张苏滩粮油市场,几乎很少有人会将张苏滩村和在雁滩新崛起的高新开发区联系起来。其实,正是从1994年高新开发区征地开始,张苏滩村在雁滩“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演变成了“城中村”,从当时一亩耕地3-4万元的征地补偿款到今天高楼林立、高新产业聚集的高新开发区,真正做出贡献的其实是张苏滩村。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属于张苏滩村集体的土地面积正在萎缩,村办企业一年的毛收入也不过上千万元,而拿到部分征地补偿款的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依旧是出租房屋,就业及生活状况堪忧。目前,张苏滩村集体正在利用有限的收入和能量给村民发放养老金、红利,并安置就业,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张苏滩村的未来依然未可知。


  “新农村”到“城中村”的转变历程


  在张苏滩村社区主任徐占喜手中的一张雁滩地区的地图上,昔日的张苏滩村被画出了一个大致轮廓,它涵盖了如今高新开发区多一半的地方。而现在的张苏滩村,东接高新开发区、天庆嘉园,西接606-1号路、兰州外国语中学,南接南河路以北,北接雁滩建材市场一部、兰州汽配市场、均家滩村民住宅区。辖区占地面积0.4平方公里。单纯从占地面积来看,昔日的“大张苏滩”已经萎缩成了今日的“小张苏滩”。


  和处于雁滩边缘地带的旧式村落相比,张苏滩村其实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村落。走进张苏滩村我们看到最多的依旧是高高矮矮的居民院落,但和雁滩其他的“城中村”不同的是,这里的居民院落大小基本一样,建筑风格也基本无差别,被居民改造过的院落依旧透着当年“新农村”的影子。张苏滩村,曾经是80年代兰州市城关区推广“新农村”建设的标杆,30年后的今天,当年的“新农村”又将面临着城中村改造。


  张苏滩村现有常住人口459户,2400余人,党员51人。出租房屋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几年,也有不少村民选择外出打工或利用自家院落临街的铺面进行自主经营。由于雁滩外来人口很多,张苏滩村社区的地位置较好,村民们靠出租房屋的收入也很不错,但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身份置换后的“新市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居住环境、意识形态都将面临新的挑战。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前些年拿到补偿款的村民很少有人愿意出去工作的,但这两年,逐渐融入城市的村民也开始转变观念再就业,村社区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都会选择外出打工挣钱,增加收入,或搞自主经营。


  村办企业一年毛收入上千万


  伴随着城市化、市场化的发展,张苏滩村丧失了部分土地,但却有一批村办企业和大型建材企业迅速崛起。其中,人们熟知的三森家居、三森美居和张苏滩粮油批发市场就是典型代表。据介绍,张苏滩村社区现有雁滩建材市场第二经营部、兰州张苏滩粮油市场、水产市场、三森家居、三森美居等专业化市场5家。其中,除了三森美居、三森家居是以租赁土地的方式企业自主经营外,雁滩建材市场第二经营部、兰州张苏滩粮油市场、水产市场均是村办企业,村办企业一年毛收入达上千。


  新型社区一年的办公经费只有1万元,而张苏滩村年收入却达上千万,按理说,这个村社区应该是一个非常富裕的集体,但张苏滩村社区主任徐占喜却有着这样的感慨:张苏滩村的现状是“僧多粥少”。和雁滩地区其他的村相比,张苏滩人口多,征地早,上千万的收入不仅要维持村办企业的正常运转,还要负责村里2400多村民的生活及就业。


  据介绍,张苏滩村社区每年不仅要向辖区居民发放养老金、红利,还要给安排在村办企业上班的居民发工资。在张苏滩,女满45岁、男满50岁每月均可领到300元的养老金;而在村办企业上班的300多名居民每月还将领到六七百元的工资,工资的基本构成是:底薪300元+加班费+提成等;此外,村集体每年年终还将拿出近百万的资金给村民们发放红利。这样一来,村办企业一年的收入也将所剩无几,仅能维持社区的正常开销。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雁滩地区的均家滩、骆驼滩、南面滩等村社区村集体目前尚有土地,在征地过程中,政府、开发商、村集体通过协商,给每一位征地农民都办理了养老保险,到达退休年龄的村民每月能拿到600元左右的养老金。而张苏滩村社区只能自己负责辖区居民的养老、就业、生活等一系列问题,村办企业一年上千万的经济收益也仅能维持开支。“自己的娃娃自己抱!”张苏滩村社区主任徐占喜的一句玩笑话概括了张苏滩村社区目前的现状。


  张苏滩村的出路在哪里?


  目前,张苏滩村社区除了几个市场占有的200多亩土地之外,集体没有一点土地。而租赁给三森的土地依照合同还有10年的使用期限,村办企业由于主要依靠出租铺面生存,经济收益几乎是十几年如一日。从长远来考虑,张苏滩的发展似乎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城中村改造。在谈到高新开发区近20年的发展状况时,张苏滩村社区主任徐占喜更坚定了这一点。


  高新区自94年建区以来,从一条街起步,累计投资175.6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10多平方公里,兰州第二电信枢纽工程、甘肃广播电视中心、天庆国际商务大厦、兰州高新技术创新园等一批独具风格的建筑拔地而起;中粮可口可乐、耐驰泵业、甘肃联通、沃尔凯采暖、中富容器、甘肃紫光、南特数码、海默仪器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入驻高新区,显现出了现代科技企业的勃勃生机。截至目前,区内企业已发展到2300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36户,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70.1%;营业收入上千万的企业197户,上亿元的企业55户。


  高新开发区所占有的土地曾经是张苏滩村集体的耕地,在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变迁后,当年一片翠绿的菜园子魔幻般地变成了高楼大厦和新兴产业,这样的变化让徐占喜很受刺激。


  “村集体也很期待城中村改造,却苦于自己没能力,也没有开发商愿意合作。”在谈到城中村改造时,徐占喜有些许的忧虑。依照张苏滩村的远景规划,张苏滩村未来的发展可走两条路:1、积极配合政府进行城中村改造,但由于改造成本太高,很少有开发商愿意合作;2、村集体自己联合开发商搞项目,但政府报批却是个问题。


  张苏滩村社区的未来在哪里,这是一个隐忧重重的话题。依照《兰州第四版城市规划》,不久的将来,张苏滩村集体的占地将是一片苍翠的绿地,可绿地的背后,却是期待被“化”入城市,解决户籍、住房、就业、社保等一系列问题2400余“新市民”,张苏滩村期待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嬗变。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三森美居家具广场五一王者盛宴
  • 雁滩三产企业搬迁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 兰州门业市场将迎来品牌时代
  • 兰州整体橱柜市场步入品牌竞争时代
  • 微博营销时代 雁滩建材圈刮起“微旋风”
  • 雁滩家装建材业那些被兰州人忽略的商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