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见到了表哥张麦成。
在亲戚圈子里,张麦成是个能干的人,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就离开老家伊川县江左乡的一个小山村,到洛阳郊区开店做木门木窗,因为诚信,生意做得不 小,钱也挣到了。前几年他觉得体力不行了,自家的俩儿子也都各自成家了,除了在老家给孩子每人盖了一处宅院外,还给孩子们分了点钱,等孩子们的生意基本稳 定后,他就退居二线,在老家侍弄起几亩土地来。
“2007年吧,我在街上见了在信用社上班的一个老同学,他也知道我手里还有几个钱,就给我说,让我也随着他买点银行的基金什么的,投资理财。对这事我也不懂,看他都买了30万,我就拿出我的5万元存款,买了四支基金。”张麦成说,他当时觉得信用社的人多精能了,他们看中的生财门路应该不会有错的,后来才发现,这一步还真跳到沟里去了。
张麦成买了基金以后,自己不会上网,就交给在街上做地板砖生意的儿子给盯着。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从他买回了这四支基金,一直到现在就没涨过,春节前,儿子给他说,他的五万元钱现在就剩下两万五了。
张麦成说,现在农民想走“钱生钱”的路子确实很难。辛辛苦苦挣下的钱,存银行利息太少了;自己投资创业吧,好多人没这个能力;也有介绍放高利贷的,又怕连本都折了。除了盖房修屋娶儿媳妇,没有多余的钱就不说了,真有点多余的钱,连个理财的门路都没有。
在农村,农民挣钱的愿望都有,攒钱的习惯也很普遍,但理财的门路很少。张麦成说,他村里有个人去信用社存钱的时候在别人的“忽悠”下买成了分红保险,等家里用这笔钱的时候,居然一分也取不出来了。
另外,那些保险公司繁琐的条款,别说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民了,就算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像天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