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存款“眨眼”变10年保险 老人银行存养老款被

时间:2012-02-20 17:09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老父亲去银行存养老款,结果被骗买了保险产品,到期之后不但没有收益,反而还亏了1.2万元。近日,有网友发帖描述了父亲“存单变保单”的受骗经历引发网友热议,数百名网友纷纷跟帖晒自己也被银行和保险公司“忽悠”的类似遭遇,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维护储户权益。

  存款变保单 网友晒遭遇

  近日,大渝网一则名为《网友诉说:老人30万存款,没了》的帖子引发网友热议。发帖网友称,父亲去银行存款,一名穿着类似银行工作人员的人向父亲介绍一款高息理财产品,不但三年后可收回本金、每年分红,还免费赠送一份十年期的保险,老人信以为真,陆续存了30万。三年之后产品到期,父亲去银行一查才知道自己30万养老款买的是一份长达30年的分红型保险产品。

  此贴引发网友共鸣,“我婆婆也遭保险公司骗惨了”、“我妈妈也被骗过”……数百名网友纷纷跟帖晒自己也被银行和保险公司“忽悠”的类似遭遇。

  一些网友表示,由于在买了保险后很难拿出有力证据证明是误导销售,所以维权十分艰难,不少上当者只能选择吃哑巴亏。发帖网友说:“事情出了后,保险公司却说,如果我们认为真的是保险业务员通过欺诈的形式,诱导老人购买保险的,就应该出示录音证据。一个老人,怎么又想到录音呢?”

  加大违约成本 提升维权能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银行职员并不反对保险公司人员在银行网点常驻推销保险产品,并认为这是“双赢”,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规范销售行为。

  重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表示,从市场营销的技术角度看,保险公司利用银行储户多的特点在银行网点销售保险没有错,既可以增加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收入,也可以为需要购买保险产品的消费者提供便利。

  同时,专家认为,目前银保市场的问题是保险销售混乱、诚信让位于利益。所以首先应从立法上加大企业的失信成本,对违约违法企业处以重罚,让其不敢越雷池一步;其次,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可通过监控设备、产品公示、要求保险销售人员必须亮明身份等措施消除信息不对称,并加大维权意识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维权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存单变保单’现象。”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老人轻信"专业推荐"购理财产品 1年间13万变7万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