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胡延霖通过努力获得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机会。学成归来后,他将所学带入到教学科研实践中,大胆地提出了研制新一代高速靶机的设想,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
迈出第一步是艰难的。他一边思索着如何突破靶机高速瓶颈,一边抓紧推理论证。高速靶机诸多性能要求苛刻,为了确保试飞顺利,他进行了大量的仿真和地面试验。在一次近距离观察靶机地面点火情况时,发动机突然起火,胡延霖顾不上危险,记录下了宝贵的数据。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我军第一架性能先进的高速靶机振翅蓝天。
然而,胡延霖没有满足,他把研制电磁环境下能抗干扰的新型无人机,作为自己下一步攻关的目标。
这种新型靶机需要融合多项前沿科技,面临的问题很多。胡延霖坚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他拜访了众多知名教授,收集了大量前沿信息,带领课题组在核心部件上大胆突破。随着上千次的反复演算,技术难关一个个被攻破。到了试飞关键阶段,他冒着酷暑走遍了驻地附近山林,找到了一处特殊地形试验,收集到关键数据。很快,新型靶机成功飞向某演习场,满屏幕的“雪花”让防空兵尝到了空中“蓝军”的威力。
如今,40岁出头的胡延霖已指挥他的靶机“部队”,为全军演习及试验提供了大量的近似实战的技术保障。看到在空中“蓝军”历练下茁壮成长的防空部队,欣喜之余他更感到了任重道远:“新型空袭武器迅猛发展,锻造一支强大的空中‘蓝军’还有更高的山峰等着我去攀登。”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