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峰
周韶华是我国著名画家,曾获屈原文艺创作奖、文艺明星奖等多种奖项,是中国画气势派的开宗创派者与理论建树者。
11月25日上午,记者有幸在兰州采访到了周韶华。这位83岁的老人,思维敏捷,语言犀利。他对甘肃文化大省建设、打造敦煌画派、建设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等非常感兴趣,进行了一番认真思索,并对记者畅谈了自己的感想。
甘肃的文化资源很丰富
周韶华认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重要的是要有大格局思维、大手笔动作。而大格局、大手笔要建立在本身文化资源上,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他说——“身在宝矿要识宝,甘肃拥有两座文化富矿,即敦煌文化和仰韶文化中的马家窑文化。
敦煌是丝绸之路最大的文化收获地,敦煌文化辐射到全国乃至全球。敦煌文化资源实在太丰厚了,拥有无穷的可挖掘的宝贝。
另一座富矿是仰韶文化中的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最早发现在河南,但是大发现在甘肃、成熟期在甘肃。上世纪80年代初我看到甘肃马家窑彩陶时,激动万分。后来我创作的仰韶文化作品,大部分取材于甘肃彩陶。”
把文化资源变成文化经济
周韶华认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在于开发文化资源,使文化与市场联结,变成文化经济。
他说——“敦煌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大有文章可做,可以与市场无限联结,甚至可以发展成美国迪斯尼乐园那种大规模的产业链。
所以,要用新视野审视敦煌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将其视为创造性资源,变成无穷产品。
开发敦煌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时,要把文化中的符号、色彩等元素提取出来,变成当代的作品,变成各种产品。例如,仰韶文化符号演化出方与圆,发展出中国文化中的文字结构、文化结构,又应用在生产上,出现了无穷的产品。可以把敦煌壁画中沉甸甸的色彩用在服装上,可以把马家窑文化中的原始符号变成建筑的形式,等等。
只要开拓思路,找对办法,就可以开发出很多产品来,把强大的文化变成强大的经济。
因此,建议甘肃设立专门的职业学院,研究敦煌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开发敦煌文化产品和马家窑文化产品。
我也借这个机会呼吁,除了整理出书外,希望真正有一个大的群体研究这两种文化,研究文化产品。使这两种文化发展出的产业,如好莱坞电影产业一样,走遍全球,创造大的经济效益。
我认为,将来甘肃会富在文化上。在文化滋养下,甘肃会变成全国的‘大富翁’。”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