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藩篱要消除六大改革“消极症”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新媒体专电(“新华视点”记者叶前、白靖利)改革“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这是两会释放的改革信号。然而,代表委员们也看到,在一些地方,各种改革“消极症”既成为继续推进改革的阻力,也消磨了公众对改革的期待,必须下决心破除。
——只捏软柿子不啃硬骨头
“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的信念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共鸣。朱列玉代表指出,一些地方官员,既想要改革的好处又担心改革有风险。他们深知拒绝改革行不通,推进改革要碰“硬茬”。于是改革就成了“挠痒痒”,绝不触碰任何既得利益。他们改革的言辞也不过是为了两头通吃,既能掩饰自己不改革,又能继续与“硬骨头们”利益均沾。
——雷声大雨点小,只加油不挂档
有委员总结,为了博眼球、捞政绩,一些地方不断抛出各种新名词、新概念,给人一种“言必称改革”的印象,实际上却是一种典型的“标题党”做法。除了喊一堆口号,发一批文件,播一串新闻,再无任何实质性的跟进措施。最后的结果是,有的人因此升迁了,却留下一堆半拉子“工程”。
——以改革之名谋自身利益之实
一些地方以“改革”之名出台各种措施,暗地里却是为自己谋福利。如,公车改革表面上是为了改变作风、节约公帑,实际上公车并不见少,而各级官员却拿到了数额不菲的“交通补贴”和“油费补贴”。
——拆是改革,并也是改革
改革是个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朱鼎健委员最反感一些地方干部在政绩考核刺激下一履新就另起炉灶“翻烧饼”。如,地方机构改革中,一些部门拆了并、并了拆;一些地方一会设市,一会变区,一会又改省直管……每换一次领导,就要重新来一次,为改革而改革。
——阳奉阴违,有令不行
一些民生领域的改革,中央已经明确改革精神和推进时间表,然而一些地方却阳奉阴违,表面声称顺应民众意愿、遵照中央精神,实际上却念起“拖字诀”。代表委员认为异地高考就是这一典型。地方政府今天承诺明天出台政策,明天推脱上级文件还没下达,后天又辩称“细则还须完善”。如此推脱,公众望眼欲穿,满心期待终成空欢喜。
——不了了之,断头改革
在一些公众呼吁强烈的领域,有的地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由于改革“摸了老虎的屁股”,本来就难以推进,很快“反对的力量”就会成群结队。张育彪代表说,一旦失去强力支持,最终也就昙花一现不了了之,成为“断头改革”。(完)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