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价提十倍谁说了算?
市场在波动,价格调整难以避免,在良好的市场中,消费者与企业对等博弈,各有所得,相反,如果权力过多参与其中,游戏规则就变成了企业与消费者争相游说权力,这就成了零和博弈,走入“最坏的市场”中。
“水价至少要提高十倍才行,到30到40元一吨。”近日,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柯如此表示,并给出独特解释:“目前用水成本在家庭开支中占比小,没有家庭因为交水费而交穷的。”(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
感谢汪董事长,把我们的家庭开支算得这么细。可哪家只用水呢?总还要用电、用天然气、上网、交通、租房吧?统统加起来,可不是小数字,且这些开销大多数攥在垄断企业手中,想议价也找不到地方,如果相关企业都拿出同样的借口来,可怎么得了?
水价上涨10倍,如果能遏制浪费,涵养资源,未必不可讨论。但问题是,这样做真能起到预期效果吗?在稀缺资源的分配上,应该靠市场,还是靠权力?
表面看,把资源放入自己的囊中,想收多少钱就收多少钱,效率似乎最高。然而,古往今来无数案例表明,这恰恰是效率最低的方式,因为无法监督,必然滋生腐败,由此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不仅如此,由于这种分配方式在根本上扭曲了公平,将使有资源者和无资源者的矛盾激化,随着周期性崩溃到来,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资源很可能在动荡中被彻底毁坏。
要跳出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关键在建立合法性。
市场在波动,价格调整难以避免,在良好的市场中,消费者与企业对等博弈,各有所得,相反,如果权力过多参与其中,游戏规则就变成了企业与消费者争相游说权力,这就成了零和博弈,走入“最坏的市场”中。不论结果如何,权力都会成为受指责的对象。
这是值得担忧的倾向,即:企业打着“保护资源”的名义公开掠夺。不论是凤凰镇门票涨价,还是水价“涨十倍”,看不到企业对消费者的丝毫协商态度,相反,呈现出的是一副蛮横的嘴脸,分明在暗示着,它们已经绑定了权力,从服务者升格为管理者,当企业也开始“高瞻远瞩”,完全不屑于与升斗小民们讨价还价时,这其实是在为我们的社会制造着负能量,是在预约着下一场集体灾难。
水作为公共资源,要靠制度来管理,如何分配,是否提价,需经合法的程序才能执行。放两句狠话、撒撒娇这样的盘外招,应被屏蔽在外。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