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旬翁的坚守和一本书的12年

时间:2013-05-24 21:14来源:鑫报 作者:龙庆宏 点击: 载入中...
 
  第10版《兰州通》样书终于出来了,全彩印刷!300多页、20多万字1000余张精心挑选出来的照片……看着历时两年更新完成的心血,66岁的李家祯老人就像抱着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老人说,这是目前内容最为详实和完整的一本《兰州通》。

 
 

 
  有人说,老人不简单,有信念。也有人说,老人吃饱了没事干。还有人说,这个老人神经不正常。对于这些,李家祯只是朴实的一笑:“很多人不明白我不惜借贷做这么麻烦的事是为什么,我也知道挣不了钱,可能还会亏本。但我心里就有这么一个念头,艰难我一人,服务更多人,就这么简单。”
 
  6旬翁的第10个“孩子”
 
  第10版《兰州通》样书终于出来了,全彩印刷!300多页、20多万字1000余张精心挑选出来的照片……看着历时两年更新完成的心血,66岁的李家祯老人就像抱着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老人说,这是目前内容最为详实和完整的一本《兰州通》。
 
  和李家祯交谈,你会发现他本人就是一本具体而形象的《兰州通》,他会从兰州的每一条街道讲到那条街道上的建筑、医院、社区、小吃和交通,给人的感觉那就是他的家,那就是他的最爱。
 
  从2012年6月开始,李家祯就开始搜集整理第10版《兰州通》的资料了。这一次,文化和旅游是他补充的重点内容。他说,兰州市提出的发展兰州旅游的口号是“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作为一个民间人士,自己做这点事实在是微不足道。“但作为一个兰州市民,为宣传兰州的文化和旅游事业,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写第10版《兰州通》的经历当中,最为难忘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去榆中县相关部门“采访”相关资料时遭遇的“闭门羹”。没有记者证,更没有相关部门出具的介绍信,李家祯是走访了很多部门,但愿意给他提供资料的并没有几个,有的部门甚至还不愿意和他搭话。

 
 

 
  当然也有好心人。在“采访”的过程里,一些当地的老人诚心诚意地帮李家祯“采访”,他们不禁自己竭尽所能,还想法设法找一些当地的“历史活字典”给李家祯讲述最为原始和完备的历史文化典故。这让李家祯欣喜若狂。
 
  说第10版《兰州通》是李家祯第10个“孩子”,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每一个篇目,每一句话,每一行字,都饱含和渗透着李家祯的努力。有汗水、也有泪水;是坚持,也是信念;是执着,也是哺育。
 
  一位老人的坚守和一本书的12年
 
  很多人不明白,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6旬翁,12年如一日,为了一本书和一个梦想,执着地坚守着一路走到今天,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李家祯?
 
  1996年,李家祯从省林产工业公司内退。老伴没有工作,李家祯每月294元的退休工资不足以维持家计,他和老伴就到西关什字摆起了地摊,卖报纸和一些小日用品,以补贴日常生活开支。就在摆摊时,找他们问车、问路、问医院,甚至打听公厕的外地人还真不少。老两口是热心肠,一律耐心仔细地答复,有时甚至还义务带一段路,给路人提供了许多方便。天长日久,李家祯寻思开了:要是有专门介绍市区交通、景区、医院等各方面情况的生活指南就好了,那会给大家带来多少方便!
 
  有时候报纸卖不完,李家祯也不像其他人那样全部退掉,而是留一些自己看。读报、剪报,很多有用的信息他都一一剪下来整理保存。天长日久,竟也厚厚的一大本。偶然的一次,李家祯在浏览外地新闻时无意间注意到一则《上海应有旅游消费手册》的消息,文章呼吁“随着上海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上海旅游、观光,可市场上缺少一本通俗易懂、宜于旅游参考的消费工具类书籍,应尽快组织人力编写。”正是那篇文章触动了李家祯的心,从那之后,李家祯就像变了一个人。报纸不卖了,地摊也不摆了,家务活全都交给了老伴何金环。李家祯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写一本专门介绍兰州的服务手册。
 
  为了了解公交线路,李家祯骑自行车到公共车站挨个抄站牌;为了编辑铁路客运票价表时,李家祯在火车站售票大厅一个窗口问两个……每每从报纸上看到,哪里新建了博物馆、哪里新修了陈列室、哪里的景区扩建了,只要关乎这座城市,李家祯都要骑车前去,核实新信息、补充新材料……12年间,李家祯不仅出了书,还将这本书一版再版,更新了10次之多。
 
  买一罐液化气,李家祯从不在家附近的换气点换,都是清早起来骑上他的“红旗车”从互助巷出发,前往西固换气,晚上才能回来,只是为了省下4元钱;打印一页样稿,李家祯不会电脑不会打字,全在打印店陪着打字员一个字一个字敲,打印一页就要花掉3块钱,改动一次还要加收1块钱。
 
  有人说,老人不简单,有信念。也有人说,老人吃饱了没事干。还有人说,这个老人神经不正常。对于这些,李家祯只是朴实的一笑:“很多人不明白我不惜借贷做这么麻烦的事是为什么,我也知道挣不了钱,可能还会亏本。但我心里就有这么一个念头,想为大家提供信息,想让大家少跑冤枉路、少花冤枉钱,艰难我一人,服务更多人,就这么简单。”
 
  30岁的“红旗车”与拆掉的暖气片
 
  李家祯的家里有两件“宝”,一件是他的《兰州通》,另一件是则是他的“宝马”——陪伴了他30多年的红旗牌自行车。李家祯说,如果没有“红旗车”,也不会有《兰州通》;如果不是《兰州通》,“红旗车”也不会用到现在。
 
  一个冬日的午后,记者来到了位于甘南路695号,这个被老兰州人称作“互助巷”的地方,李家祯的家就住在这里。
 
  一样的单元,一样的楼层,不一样的是李家祯家没有防盗门,至今仍然保留着楼房初建时安装的木制门。在那不足50平米的房子里,阴暗潮冷,光线不足,厨房的自来水管壁上渗着寒气凝成的水珠,摸上去冰凉。“幸好,楼上、楼下都有暖气,我们家的自来水管才没有冻住。”说这话时,李家祯的眼里居然透着一丝欣喜。
 
  光光的水泥地擦得很干净,但屋子里像模像样的家具却没有几件,沙发、柜子、桌子全是很多年前的旧家什。李家祯的办公桌就在阳台上,窄小的空间只能容下一个人。桌上摞着很多书,有新华字典,还有放大镜。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会想到,这么多年来李家祯老人居然就是在这里编写完了10个版本的《兰州通》。
 
  紧挨阳台的房间里,停放着一辆产自天津的“红旗”牌加重自行车,烤漆脱落、锈迹斑斑,车身陈旧,但两个红漆白字的“红旗”依稀可辨。李家祯说,这就是他的“宝马”,这么多年来陪着他编写完《兰州通》的正是这个宝贝。如果没有“红旗车”,也不会有《兰州通》;如果不是《兰州通》,“红旗车”也不会用到现在。
 
  李家祯所在的互助巷是通暖气的,但他家里却年年冬天生火炉。邻居们告诉记者,小区里的住户人很杂,有拆迁户、租住户、老住户、还有买二手房来的新住户,有的人交暖气费家里也通暖气,有的是暖气通着但不交费,李家祯家是这几栋楼上惟一一个既不交暖气费,也没有通暖气的住户。
 
  邻居们说,他们家的暖气片被李家祯自己给拆掉了。
 
  为了省下钱来出书,从2002年起,李家祯就动手拆掉了自家的暖气片。“不是我们不怕冷,是我们实在没有办法了。”李家祯说,小区里也有人家通着暖气但欠着费,但我们家不能那样。
 
  寒冷的日子里,没有暖气的水泥建筑就像是冰窖一样。生个炉子也只能温暖有火炉的那一间。“每天早上都不愿意从被窝里钻出来,晚上也是,被子冷的都不想上床睡觉。”这样的环境,对于年轻人来说,恐怕都难以承受,又有谁能想到,这是两位60岁兰州老人的真实生存状态。而这一切,居然是为了这一本《兰州通》。
 
  拆掉暖气片,每年可以为李家祯省下700多块钱。对出书来说,这点钱可能微不足道,但李家祯觉得,就是要省下每一分钱来出这个书。当然,李家祯心里也有愧疚,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觉得自己对不住妻儿。
 
  曾两次抵押房产  贷款支付印刷费
 
  对李家祯来说,世界上最难办的不是一个人坚持很多年出一本书,也不是骑车跑遍整个城市收集资料的繁琐,更不是遭遇冷眼甚至嘲讽时的屈辱,当然也不是寒冬里老两口窝在没有暖气的屋子里忍受冰冷……他最难的时候,就是每每出书的时候家里没有钱。
 
  2001年,李家祯出版的《兰州便捷通》亏损了3000多元,让他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借遍了亲戚朋友的他,已经不好意思再度张口了,万般无奈下,李家祯想到了自家的房子,他准备抵押房子,贷款出书。
 
  直到现在,李家祯依然清晰地记得他曾经两度抵押房子贷款的经历。那些日子的那一幕幕场景,就像是电影里的情节一样,周而复始,在他的脑海中循环播放着。不抵押房子,贷不到款,就出不了书。可抵押了房子,贷款又如何还?一旦还不上贷款,房子没了,一家老老小小又能去那里住?纠结归纠结,为了心中那执着的信念和对这本书的热爱和坚持,李家祯最后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贷款出书”这条路。
 
  家人中,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老伴。相濡以沫那么多年的老伴,在这件事情上和李家祯坚决保持不一致。为此,两人还大吵了一架。但最终,老伴还是没能拗过倔强的李家祯。
 
  2002年3月27日,李家祯抵押了自家的房子,从银行贷款2.4万元,支付了5000册《兰州通》手册的印刷费。从那以后,每月的27日都成了李家祯一家的“难关”。过关前,惶惶不安,省吃俭用;过关时,诚惶诚恐,舒一口气;过关后,忧思忧虑,再续前愁。每个月连本带息700多元的银行债务,李家祯一家直到2005年3月末才最终还清。
 
  2005年8月,第五版《兰州通》交通手册信息采集完成,付梓印刷在即,高昂的印刷费用再次成为他最头疼的事。借钱无望的情况下,李家祯再次抵押房子,在那一年的10月再度从银行贷款3万元。 一年之后,在一位亲戚的帮助下,李家祯一家还清了银行债务。
 
  如今,李家祯再一次陷入了困境。看着比以往所有版本都完善的第10版《兰州通》,他既自豪又无奈。尽管在亲戚的帮助下,银行的贷款还清了,但是他的家境却每况愈下。加上夫妻俩都患有多种病症,医药费也成了巨额负担,再去筹钱出版第10版《兰州通》这本新书就愈发难上加难。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兰州通史》编纂工作启动将在2021年建党100周年前出版
  • 兰州通报“中秋”、“国庆”重要节点督查情况
  • 兰州通报9起违反中央和省市委作风纪律规定的典型案例
  • 兰州通过第二水源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将从刘家峡调优质水
  • 兰州市通报自来水苯超标处置情况:对水企的监管不够到位
  • 兰州:每两小时检测一次水质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