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首次摸清水利家底 人均不到全国总体水平1/2

时间:2013-05-31 10:03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唐华伟 点击: 载入中...

  人均拥有量为1100立方米,不到全国总体水平1/2

 
  大西北网5月31日讯  据鑫报讯  昨日,省水利厅、省统计局发布甘肃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这意味着水资源短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甘肃,第一次摸清了水利的“家底”,为新时期治水、兴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了填补重大国情国力信息空白,完善国家基础水信息体系,2010—2012年,国务院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此项工作开展以来,甘肃省近3万名普查人员,利用最新的国家基础测绘信息和遥感影像数据,先后完成全省55.8万个水利普查对象的清查,详查普查对象14.7万个,发放普查表17.23万份,完成空间数据标绘7.1万个,整理归档普查档案1.2万卷。

 
  通过普查,甘肃省第一次全面查清了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条数和长度;常年水面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基本情况;全省水库、水电站、水闸、泵站、引调水、堤防、农村供水、塘坝、窖(池)工程及灌区和地下水取水井基本情况;全省全口径经济社会用水、城乡居民生活、工业及第三产业等用水单位,灌区及公共供水企业等取用水户的状况;河流湖泊开发治理保护各类取水口、地表水水源地、入河湖排污口、有防洪任务的河段和湖泊的情况;水土保持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区域,侵蚀沟道等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
 
  河流:全省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为1590条
 
  “河湖基本情况普查在历史上是第一次,无论普查的内容、范围、标准和工作深度,还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都是空前的,是以前分散的、小范围的河湖调查所无法相比的。过去我们主要掌握一些流域面积相对较大、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比较重要的河流情况,更低一级的河流情况掌握的不是很充分。”省水利厅负责人介绍,本次河流湖泊基本情况普查采用全国统一的技术方案,使用1:5万国家基础地理数据、中巴资源卫星影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等,充分利用3S技术,采用多源数据综合分析方法,对流域边界、数字水系、平原水网区河流、湖泊水面面积等关键数据进行提取,对流域面积、河长信息等指标进行核对,辅之各种质量控制措施,因此得到的河湖普查成果数据是比较全面、科学、准确的。本次取得的普查成果比以前更全面,质量比以前更精确。
 
  通过普查,全省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为1590条,常年水面面积在1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湖泊共7个。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841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132条,流域面积10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21条。河流分布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河西内陆河流域493条,黄河流域869条,长江流域228条。
 
  水质:河流水质状况相对较好,III类标准占66.2%
 
  我省是一个干旱缺水的省份,河流水资源量相对不足,诸多河流存在季节性断流等突出问题,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相对南方丰水地区较高。2011年,全省河流地表水272亿立方米,总取水量96亿立方米,开发利用率达到35.3%。
 
  普查显示,从三个流域分别来看:河西内陆河是典型的来水少于用水的地区,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生态环境总用水量已经超过了河流来水量,河流开发利用程度中疏勒河达到56.2%,黑河与石羊河均超过了100%。黄河流域总的河流开发利用程度为34.5%。除黄河干流和洮河水量较大,开发利用率较低外,其余诸河水量均较小,开发利用程度很高,大多数超过了90%。长江流域水量相对丰富,经济社会欠发达,河流开发利用率较低,只有0.7%。
 
  总体来看,我省的河流水质状况相对较好。根据水资源自然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我省共划分一、二级水功能区合计234个。根据检测,水质相对较好,达到III类标准的有155个,占66.2%;水质已经污染,但并不十分严重的IV类标准的有30个,占12.8%;水质污染严重,达到V类标准的有12个,占5.1%;水质污染十分严重,超V类标准的37个,占15.8%。我省河流污染严重的河段主要是河西内陆河的石羊河武威段,黄河流域的渭河定西、天水段,泾河平凉、庆阳段。
 
  水土流失:总面积20.12万平方公里,减少7万多平方公里
 
  经普查,我省水土流失总面积20.12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力侵蚀面积7.61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面积12.51万平方公里。与1999年第二次遥感普查成果(全省水土流失面积27.46万平方公里)相比,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减少7万多平方公里,客观地反映了多年来我省水土流失防治取得的成效。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土壤侵蚀面积下降幅度尤其明显,主要是中度和强度侵蚀面积明显减少,其主要原因是,这一区域经国家多年重点投入,坚持不懈治理,措施保存率高,治理成效显著。
 
  同时,极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有所增加,也反映出我省局部地方受人为影响干扰,有水土流失程度加剧的现象存在,需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加快治理速度,防止水土流失的进一步扩大和加剧。风蚀面积及其强度变化不明显,主要原因是这一区域国家治理投入少,主要通过预防监督管理控制水土流失,。
 
  此次普查为今后全省开展水土保持规划、治理和政府宏观生态建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首先需要在人口密集且水力侵蚀严重地区继续加大坡耕地改造和侵蚀沟道综合治理力度;其次继续推进大面积的生态修复;第三是加强监督监测,强化监督执法力度,尽可能减少风力侵蚀区人为活动对地表结皮的扰动,控制新的水土流失;第四是加快建设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信息数据库,服务规划和生产实际,促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
 
  人均:人均拥有量为1100立方米,不到全国总体水平的1/2
 
  甘肃省是一个水资源极为短缺的省份,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1100立方米,不到全国总体水平的1/2,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要占全省总用水量的80%左右。
 
  从此次普查看,目前全省灌溉面积2187.6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6.09万亩,仅占总灌溉面积的8%,渠道衬砌率在40%左右,节水增效的潜力还非常大。在今后农业灌溉发展中要坚持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并举,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达到既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又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目的。
 
  同时,普查结果显示,全省地下水供水量占到总供水量近四分之一,河西内陆河流域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三分之一。经济快速发展,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的需求不断加大,局部地区出现地下水开采过量,并产生了不利的生态环境影响。
 
  目前,全省地下水取水井共有50万眼,其中机电井20万眼,人力井30万眼。日取水量大于0.5万立方米的规模以上地下水水源地共40个。分布在河西绿洲平原区和河东河谷盆地的日取水量大于20立方米的供水机电井和口径大于200毫米的灌溉机电井共有5万多眼,开采量高达32.5亿立方米,取水井数量少但取水量较大;其他机电井及人力井分布在河谷川地和河西地区盆地中心,数量多但取水量少。全省地下水开发利用以浅层地下水为主。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