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节,照例有各种感动到来。
交通要保证畅通,工地要保证安静,人们都在确保高考顺利进行。广州一名考生恐高,被临时调到一楼考试。送考的公交、的士和社会车辆,会得到优待。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强降雨影响交通,装甲运兵车也加入了送考的行列。但也有意外发生,安徽宿州
的爱心送考车失控,撞上几名考生。厦门BRT起火爆炸,人们仍然尤其关注几名考生的受伤情况。
一切妨碍或可能妨碍高考的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制止。广州一所小学的广播声音太大,被立即叫停。高考时间开广播,实在有些不识趣。大连一个面馆装修开业放鞭炮,正碰上考试时间,拘留5天,决定上当然不会说因为高考放鞭,而是违反禁鞭规定,但平时大概不至于执行得如此严格,此时,法规是必须算数的。
总体来说,停止一切影响高考的行为,提供一切有利高考的便利,已是天经地义,既是各级政府的行动,也是社会民心所趋,这是寻常日子里少有的官民同气。老戏剧中,赶考情节尤其多,小生大多需要经过赶考与落难的环节,终于演成各种好结局,谁为赶考制造麻烦,谁就是无可疑义的反面人物。高考与科考,确实是很相像的,至少在社会认同度上如此。
历经千年的科考,即使也有舞弊之事,但基本维持住了公信力。天下可以改朝换代,但科考仍会延续,直至1905年被废止。今天,高考制度也属于少有的仍能让人们基本信任的设置之一。恢复高考30多年来,高考固然也有一些乱象,还面临一些合理性上的质疑,但大多数国民仍然宁可相信这“一考定终身”的基本公正。正是关系如此重大,整个社会才对高考顺利如此关注,并且积极投入。
高考恢复于文革后的拨乱反正。细想起来,像高考这样,仍能让人相信基本公正的事情又有多少呢?饥饿已经基本远去了,但吃到的是什么令人忧心;短缺已经基本远去了,但丰富与劣质正在画等号;GDP已经很多了,但基尼系数高位徘徊,财富集中还在继续,离分配公平越来越远,而一些人对分配公平的讨厌已经成了固定的意识形态;选拔的程序看起来越来越完备了,但人们看到了买官卖官、阶层固化。
相形之下,高考哪怕有些暗道,但仍然可以说是清洁。这也是哪怕你说高考制度有很多不合理,也不能让人接受把它废弃的原因。那些与高考同时的拨乱反正,哪一样不曾经过完善再完善的改变呢,最终又如何?如果高考制度改到不再取决于一次考试,那又会是怎样的结果,贫寒子弟除了个别的意外,还有可能得到机会吗?
为什么唯有高考基本保住了公信力?我想,无他,一定是越来越规范的制度在起作用,包括密卷考试和批卷,包括整个招录过程的公开可查,也包括整个考试招录过程的全控制,使权力者私人在其中能起的作用较小。
高考的经验可以推广到社会所有方面吗?我却不无怀疑,不是因为社会各方面都有其特性,而是因为高考的投入。如前所见,高考可以说是社会全力保障之下的考试,类似于一年一度的“毕其功于一役”。一鼓可以作气,再鼓气衰,三鼓气竭,社会实难对所有事情都去鼓其全力。在我们这个社会,高考可以说是一个例外,但正常的社会里,高考应该是例外吗?那种紧张气氛当然是不正常的,但这种不正常又有多少是因为例外而引发的呢?高考中所见的,交通应基本畅通,供应应基本可靠,噪音应得到控制,权力应服务于民众,普通孩子能得到尊重,人们对制度有基本的信任,这不都应该是正常的吗?为什么本应正常的都变成了例外?通向一个正常的现代社会,路是什么,又断在哪里呢?(刘洪波 知名杂文家)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