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尴尬父亲节,爸经济不敌妈经济?

时间:2013-06-17 17:28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北京晨报 点击: 载入中...
 眼下,不少商家还沉浸在儿童节、母亲节礼品市场所带来的丰厚经济回报的喜悦中,然而面对父亲节,礼品市场却没有再次呈现“升温”趋势。相比之下,“老爸”们的节日略显冷清。(6月16日《贵州都市报》)而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父亲节前夕,淘宝网发布了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数据显示,同为节日,父亲节却没有情人节那般喧嚣,没有母亲节那般温暖,更没有儿童节那般欢快,与关键词“爸爸”相关的宝贝仅32万件,中国父亲遭遇尴尬父亲节……但是像爸爸或者父亲这样关键词的相关商品,最近一个月成交仅仅28万笔,平均每1千个中国爸爸仅有一份礼物,在最近一个月内平均每天仅有800多人次搜索父亲关键词的礼物,算下来爸爸的淘宝待遇仅为孩子的1/30,不足妈妈的1/8,情侣的1/20。

  反对

  尴尬的是商家不是父亲

  爸爸的淘宝待遇仅为孩子的1/30,不足妈妈的1/8,情侣的1/20,或许,这是事实; 但,这种“遭遇尴尬”,只是商家不是父亲。

  这里,以笔者为例,我既有自己的“父亲”,且也是自己儿子的“父亲”。对于自己的父亲,我们做儿女的,谈起“孝敬”,应该说与对于母亲的没什么两样,无论是生活保障还是身体保健,无论是“常打电话”还是“常回家看看”,从没有“父母之别”,可以肯定地说,我的老父亲绝不会说“儿女们对其母亲比对其父亲更孝敬一些”;而另一方面,我作为一名“父亲”,也并未感觉儿子他们对其母亲比对我这个父亲更孝敬一些。我相信,很多人家,无论是“父亲”还是“父亲的父亲”,不会抱怨子女们“亲近母亲而疏远父亲”的。

  母亲节,父亲节,孩子们所送的礼物可能有差异,做儿女的,或送给母亲化妆品,或送给父亲好烟好酒,“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种“敬爱”,并非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也不存在“尴尬”一说。

  母亲节,父亲节,做儿女的可以送一些礼物;但,送与不送,送多送少,这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平日里,要将父母的冷暖挂在心上,要将对父母的爱体现在“一言一行”上,特别是“守法纪,讲道德”而不要给父母丢脸,这也是一种“孝敬”。有时候,由于父母双方自身条件的差异,儿女们所花在父母身上的“孝敬”或多一些,或少一些,只要尽心了,只要尽力了,做父母的,是不会计较这些“多与少”的。

  其实,“中国父亲节遭遇尴尬:礼物数量仅为母亲节1/8”,这只是商家的一种炒作,我们做父亲的姑且“一笑了之”,充其量只能说是对儿女们一种“善意的提醒”吧。

  张轶水

  反思

  爱父在心口难开

  与刚刚过去的儿童节和母亲节相比,父亲节显得冷清得多,导致“老爸经济”也不景气。这除了“老爸经济”在种类与质量上有待开拓以外,关键是按照我国的传统,父亲们在家中一直保持勤劳、简朴的作风,子女有爱也往往向母亲表达,忽视了父亲。

  “老爸经济”不火,究其根源,关键是在时下“男主外、女主内”的世风里,父亲的想法是“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我就管挣钱养家”。于是,父亲教育孩子没有母亲殷勤,孩子与父亲接触得少,交流得少,自然对父亲的爱没有对母爱的爱那么直接和浓厚。特别是大多数时候,父亲都比较严肃,深沉内敛,少了一些“亲昵感”,造成父亲与孩子之间的爱意表达产生了障碍。

  特别是,由于一些孩子除了上学读书就是读书,“见世面”少,不善于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敬爱。如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新闻中心在校内随意发放了100份问卷调查,有91位大学生表示很爱父亲,但是不好意思说出口。九成大学生表示“爱父在心口难开”。这说明孩子爱父亲却不敢表达、不会表达。正如大学生李晓奇所说的那样:“和父亲无话不谈,唯独不好意思感谢父亲的关怀。”因而,在父亲节这一天,他鼓起勇气向父亲说了声:“父亲,我一直想谢谢你。”

  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的事实证明,父爱不能在教育中“缺位”。因为缺少父爱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父爱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因为父爱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于智力,还涉及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塑造;对父亲在家中的地位和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有个合理的定位与认识;否则,不从思想源头上端正认识,父亲节不敌儿童节、母亲节事小,子女忽悠了对父亲的爱,才令人忧。

  玫昆仑

  析因

  尴尬定位与弱势补偿

  商业炒作遇上了需求冷淡,供需不对称便会出现“剃头担子一头热”的格局。抛开孝道滑落等因素外,父亲们虽然是社会和家庭的强者,却在内心处于弱势地位。据相关机构调查显示:6成受访者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喜好。在“自己最爱的人”调查当中,父亲不及母亲、子女、自己及配偶,排到了第五。

  无论从孝道本身,还是商业炒作行为,母亲似乎都具有优先的地位。影视中的宣传,歌曲中的唱颂,母爱都占据了主流,也更多地有了弱势倾向。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的“男权中心”,在节日的设定上,往往更倾向于弱势代偿,从“妇女节”到“护士节”再到“儿童节”,对弱势的这种矫正机制,不仅出现在形式上,还体现在价值认同的倾向上。结果便是母亲节过得有滋有味,成了全民表现的契机,而父亲节却无人问津,过起来感觉别扭,连男人自己也对此不以为然。

  这似乎符合能量转变的定律:男人在社会地位中处于主导,那么在情感倾向上反倒处于弱势。父亲节遇冷,根本上还是社会地位导致的情感认同上的反差。当过节成为弱势补偿的方式,并成为一种共识之后,包括权利者本身也会因之漠视。正是因为父亲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的重担,以强者的姿态示人,其特定的身份定位导致了其尴尬情感反馈——作为绝对的物质与情感输出者,其似乎没有资格获得同等的回馈。

  如果父亲们始终认为自己是强者,而子女甚至其他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弱者,那么在“弱者代偿”的心态下,父亲们就会陷入尴尬的身份定位。他们本和其他人处于同等地位,却最终要拿“情感缺失”来买单。父亲节遇冷的背后,是中国式父道的衰落,也是社会地位的属性导致的家庭关系的变异。这种现象,不仅是一个家庭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如何改变父亲们的角色定位,让父亲们也获得情感回馈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唐伟

  延伸

  父母健在是最珍贵礼物

  在父亲节到来之际,商店、超市、网店纷纷打出“亲情牌”,而不少单位也都开展了向父亲表达祝福的活动,有提供免费旅游的,有免费给老人看病查体的,有给老人送礼物的,等等,这些都表达了当今社会对老人们的关爱。然而,关爱父亲贵在平时,而不是扎堆在父亲节,对老人进行物质施舍和亲情轰炸;更不在礼物的多少。相反,这种日趋物质化、功利化的“感恩”,势必会让父亲节“变质”。

  事实上,给父亲一个真诚的祝福,常回家看看,是父亲节送给父亲最好的礼物。然而,这个父亲节对于我的父亲来说,已毫无意义。一年前,父亲患了绝症,躺在床上被病痛折磨了一个多月之后,生命之灯突然熄灭。2013年的父亲节,在这个令人眷恋的缤纷世界,将不会再有我的父亲。想到这些,我的心猛然生痛,愧疚和悔恨的泪水像决堤之水,夺眶而出。我不能准确地说出父母双亲的年龄,记不得两位老人的生日,更记不得母亲节和父亲节是何月何日,因此,也未曾陪父母过一个属于他们的节日。也许,父亲至死也不知道还有一个父亲节,父亲因为不知,所以也无憾;但是,作为子女,这将成为我们的终身遗憾,成为我们永久的痛悔。

  这个父亲节,我真心羡慕那些父母健在的家庭和朋友,因为你们拥有人间最珍贵的“礼物”。既然拥有,那么就请你们倍加珍惜吧,即便是不能给父母太多的物质享受,也要做到经常问寒问暖。特别是在父亲节等节日,给父亲一个惊喜,让父母团圆,子孙绕膝,共享天伦之乐,就是对父母最大的感恩。

  张西流

  ■三言两语

  ●是男人就要承担责任,而且不管有没有回报;是男人就应该打拼,而且不要与人比较。

  ——计玉清

  ●母亲对孩子意味着情感与生活,父亲意味着精神与心灵。每个人都生活着,却未必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母亲令人感觉无处不在,这感觉从低层次而言只需要五官即可,对父亲的理解、知晓比之母亲往往更需要知性、感悟。孩子摔哭了,母亲抱着他哄,父亲会瞥一眼后沉默着……

  ——布衣平

  ●怎么给我妈过的母亲节,就怎么给我爸过父亲节!爸妈都一样。

  ——冷秋

  ●给老爸买东西太难了,是买瓶酒呢,还是买条烟?所以父亲节遇冷,原因不止一个。

  ——钟国堆

  ●父亲节“遇冷”与商家无关。父亲节遇冷的本质是其商业“钱景不佳”使然。

  ——哈小护

  ●父亲不像母亲那样喜欢这类节日,注重孩子的表现,至少表面上满不在乎,不会像母亲那样,收到祝福就会发自内心地惊喜。相反有些父亲可能还会做出不屑的样子,从而压抑孩子们的积极性。

  ——孙晓刚

  ●收到一条短信,才知周日是父亲节。

  ——柴桑平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