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路街道“七树一林”托起“民生党建”

时间:2013-06-23 22:08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唐华伟 点击: 载入中...

民有所盼我有所应 


  高楼鳞次栉比,老院比比皆是,流动人口众多……沿着雷坛河向东,东至兰州商业明珠——张掖路步行街中段,南至绣河沿,北临黄河,享中山桥之荣耀,坐拥兰州市商贸中心——西关什字,在辖区总面积1.04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人潮熙攘,这里就是兰州最典型老城区街道——临夏路街道。


 



  这个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而命名的街道,旧时是兰州西关的一条主要街道,是通往城西城东的交通要塞。自清代以来,先后更名为西关街、西关正街、定西路,建国后改名为解放路,1958年改名为临夏路,临夏路街道办事处由此而得名。


  民生与党建,两者看似不同领域,不在同一范畴。面对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社会转型期诉求多元、矛盾多发的实际,城关区临夏路街道作为兰山市中心城区“特色”鲜明的老城区街道,用“创新”服务来撬动老城区发展的顽石,探索富有特色的民生党建,把居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党建工作中充分考虑民生元素,做到“民情有人记”、“民怨有人管”、“民忧有人帮”,把“群众想什么、党员干什么”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


  街道根据下辖七个社区不同的人员构成特点,以及工商业的分布概况,在悉心培育团结树、惠民树、育人树、文明树、信息树、平安树、学习树的基础上,形成郁郁葱葱的和谐林,实现“居民有呼声、党员有所应、党组织有作为”的良性互动。

 


  “团结树”——多民族团结探究和谐样本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和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增加,民族分布和交往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民族工作如何进入街道、社区?怎样建立最前沿的工作平台?这些问题成为了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而临夏路街道,对这些问题做了较好的探索。这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共有汉、回、维吾尔、壮、满、蒙古、撒拉、东乡、藏、裕固、瑶族、朝鲜族等十四个民族。作为兰州市多民族经济、生活、文化的集中地,在这样一个街道,民族工作显然不能缺位。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作为临夏路街道的桥门社区,主要承担着“团结树”的栽培。“团结树”象征各民族团结根深叶茂,万古长青。

 



  “做社区的民族工作,最主要的经验是感情投入一定要到位,很多琐碎的小事,靠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来打动、感染他们。”临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嘉晨介绍,为打造民族特色社区,街道、社区通过实施“五大关心工程”,开展“枝干相连和谐行”、“枝繁叶茂繁荣行”、“绿叶无声感恩行”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经济发展、教育卫生、民生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等,加深社区居民间的互帮互助和携手并进的民族情,让“团结树”根深、枝繁、叶茂、常青。


  家住桥门社区的马女士是位少数民族群众,去年丈夫重病期间,正赶上孩子读高三,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在马女士一筹莫展之际,社区向其伸出了援助之手。经过社区就业专干多方联系、协调,为她在辖区企业里找了一份家政服务的工作,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暂时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


  “帮助马女士,是一份情感,更是一份责任。”桥门社区主任陈娟说:“社区是社会组织的细胞,民族工作进社区能更好地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可以及时地了解和反映城区少数民族的意见和要求。”

 


  惠民树——全面对接居民多元化需求


  “这个小本子看似不起眼,却拉近了我们与居民之间的心理距离。”在临夏路街道静安门社区负责人何晓娟的工作桌上,一本“民情日记”端端正正摆放着,里面密密麻麻记载了帮扶家庭的详细情况,并附带了解决的方法及感言。


  临夏路街道启动“情系百家 扶危解困”干部下基层联系帮扶活动以来,街道全体党员干部人手多了一样新的“工具”——“民情日记本”。街道党工委要求全街道干部职工以记日记的形式,记述自己在帮扶工作中为居民群众办的实事以及心得体会。干部职工在日常走访中都会随身携带这本日记,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记录下来,并反馈给相关单位和部门及时解决。干部们怀揣的这本日记,听百家言,记百姓事,解百姓忧,既避免了收集民意的疏漏,又保证了民意的分析落实和及时反馈,被群众形象地称为“连心日记”。


  “每次走访,我都会随身带上"民情日记",群众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诉求,辖区内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都会详细记录下来”。如今“民情日记”已成为何晓娟在工作中为民办实事的“宝典”。


  “我们要求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要求每天都记,而是有事就记,记完之后还要有思考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记日记是手段,为居民办实事才是目的。”临夏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马莉说,“日记”打破了干部过去有求助才记录的被动工作状态,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找问题,把群众的需求记录下来,由街道、社区同相关部门给予解决,“居民向我们提到的问题虽然多而杂,但对于他们来说都不是小事。有的,我们当场解决,一些暂时解决不了的,就记录下来,回去研究,或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协调处理。”


  “民情日记”只是临夏路街道、社区干部下培育“惠民树”的一个缩影。


  马莉主任表示:“通过各级党组织搭建‘爱心惠民根连枝创新平台’、‘健康惠民给养分普惠平台’、‘就业惠民洒雨露资源平台’、‘服务惠民做园丁实践平台’、‘联动惠民全覆盖网络平台’五大平台,街道党工委把街道党建、社区建设和服务群众紧密结合起来,以服务为导向,创新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在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中实践党组织的先进性。”

 


  育人树——实现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教育


  3岁的小梅眨着眼四处张望,身边只有陌生的面孔,没有妈妈的身影,她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临夏路街道付家巷社区的综治巡逻员们赶到现场时,因为妈妈没有准时到幼儿园来接她,小梅正哭得不可开交,综治员们和幼儿园的老师赶紧联系小梅的家长,然后又讲故事逗小梅开心。


  这一幕发生在付家巷社区针对辖区学生上下学高峰期,组织综治巡逻员配合校警开展巡逻守护工作的现场。为了将学校及幼儿园的安保工作落实到位,社区与辖区学校签订协议,全天上学、放学的四个重点时段,组织综治巡逻员在辖区四十三中学、上沟小学等学校门前及周边地区开展巡逻、守护和保护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同时,社区对学校周边公共娱乐场所、网吧、音像店等场所进行排查;对校园周边小卖部以及流动摊位进行清查,联合工商部门对商品质量及食品卫生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商铺将予以处理,而这些巡逻员被学生家长尊称为“守护天使”。


  “辖区内共有学生800余人,往常,学生都是中午十二点和下午4点半放学,所以我们一般11点半和下午4点就在校门口等候,送他们过马路顺利回家。”记者见到这些“守护天使”的时候,他们全在马路上维持秩序。校门口又有一帮小学生走了出来,巡逻员们连忙迎上去,自己走在靠马路的一边,用手护着小学生,防止他们走到太外面,口中不停地说着:“进来点,进来点,注意车子。”


  “我们一直非常关注未成年人的安全及思想道德教育,除学校教育外,我们还在社区和家庭创造教育载体,共同为孩子们净化环境,培养其文明素质。”付家巷社区书记主任薛丽红介绍:“像前段时间,我们邀请辖区工商所工作人员,走进辖区小学开‘远离三无食品,关爱身体健康’活动,邀请家长来社区,与孩子一起听课学习、互动游戏及亲子教育,见证孩子健康成长。而这也极大地推动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提升辖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


  下一步,临夏路街道将依托“绿树成荫”育人工程,以家长学校教育为基础,开展‘道德讲堂’进家庭活动。以家庭和睦为核心,提升辖区内家庭美德建设。从而实现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教育。

 


  文明树——用最贴近百姓的方式推广志愿服务


  人头攒动的兰州商圈闹市街头,经常见到一个个或稚嫩、或年长的面孔,免费修车修伞、便民义诊咨询、义务关怀老人……支撑这一体系运转的,很大一部分是社区的志愿者们。


  社区,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综合基础的群众机构。现在,在临夏路街道、社区,这里逐渐成为志愿者服务公益事业的平台。


  “用最贴近老百姓的方式,推广公益服务的效果和精神。”这是临夏路街道的初衷,“让志愿服务成时尚,也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在街道、社区,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文化根植于此。
 



  在临夏路街道区绣河沿社区0.18平方公里的辖区内,一排排的围档广告,楼盘、商超、卖场,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可以在这里买到。东起永昌路南段以西,西至中山路以东,南起庆阳路,北至武都路,这里也是名副其实的城关区“地标商圈”。


  24岁的陈楚童就是绣河沿社的居民,她的周围有大型的商场,也流动人口居住区,她很了解在这片钢筋水泥丛林中平常人最真实的生态。让陈楚童有点意外的是,一次在社区的志愿活动中,了解到自己所在的街道,竟然拥有交通劝导、法律援助、扶贫济困等7个志愿者队伍,注册成员达1000多名。


  “突然多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帮我收拾屋子,还做饭。”这是74岁张兰大娘的感慨。不久前,六七位特殊的义工走进绣河沿数位空巢老人家中,为老人服务。他们是森林雨火锅大众巷店的员工们。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空巢”现象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健康、安全、心理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绣河沿社区现有60岁以上老人468人,占了社区总人口15.6%,是一个老龄化的居住密集型社区。针对老龄化问题不断凸显的实际,社区党支部联合“和贵餐饮管理公司”发起成立“辖区虚拟养老院”,重点围绕“为老敬老”义工助老服务这一主题,通过公司员工,各类志愿者为60岁以上老人采取结对帮扶活动。


  “以‘志愿服务,奉献爱心,传递真情’为宗旨,倡导良好风尚。”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郭佳认为,“用最贴近老百姓的方式,推广公益服务的效果和精神。”这是街道、社区的一种尝试,他们最想做的,就是把一个人的精神,变成一群人的善心。


  现在的临夏路街道培育“文明树”成效显著,街道7个社区中,有5个社区被评为市级“文明社区”,2个社区被评为区级“文明社区”;5家小区被评为区级“文明小区”;评选“和谐家庭”、“文明家庭”11000余户。

 


  信息树——实现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模式


  鼠标轻轻一点,电子显示屏上便闪现出辖区街道两旁建筑的布局、色彩、风格及周边环境等全套实景,随着鼠标沿任意一条路线信步“走”进去,辖区景观栩栩如生,仿佛身临其境。街道两旁房屋的位置、环境及周边各种设施,如医疗、教育、娱乐、菜市场、交通等详细信息一目了然。目前,临夏路街道雷坛河社区的“信息树”枝叶越来越繁茂。


  东起萃英门,西至雷坛河排洪沟与七里河区接壤,南起伏龙坪沈家坡,北至南滨河路,雷坛河社区辖区管辖面积0.18平方公里,仅靠社区的工作人员来做这数千人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并非易事。尤其是入户调查工作,每一户居民必须得跑一趟,工作开展压力格外大。


  “计划生育工作,要了解居民家里有几口人,孩子上学和工作情况等;民政方面,要登记收入,有没有入低保,低保户们有没有找到工作等情况;再就业方面,主要是登记家里有没有人失业,有没有再就业等;还有就是普法等平安建设方面的宣传;医保方面也有不少工作需要与居民见面。还有就是通过入户,可以了解哪家有空巢老人,哪家有残疾人,哪家有病人,哪家孩子需要特别照顾……”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可登记的资料还真不少,而三维数字信息系统采集居民信息则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居民,使社区的治安工作更加完善。


  社区书记主任王小霞介绍,视频监控、GPS定位、地理信息编码三大系统可以对市容市貌和城市秩序实施实时监控。大到对一块绿地、一条城市道路的管理,小到对一个井盖、一个垃圾桶、电线杆的管理,而这些,都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


  “有了这些第一手资料,逢年过节该慰问哪家,哪家困难该享受低保,我们都一清二楚,用不着一家家排查了。”王小霞表示,三维数字系统就是一幅社区网格化管理示意图,清晰地展示了社区的管理模式:“社区包片,干部、楼院长、信息员”。


  “社区社会管理力量薄弱、群防群治队伍职责单一,特别需要用一个系统把他们整合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将问题解决在基层。于是,‘三维数字化社区’建设工作格局应运而生。”王小霞表示:“自打社区三维数字化模式实行开,活儿明显多了,但成效也明显。”


  三维数字系统作为一种社会管理的革命和创新,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社会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模式。

 


  平安树——“六防”工程形成社会管理人人有责


  这两天,兰州时常下雨,临夏路街道西城巷社区综治专干与社区民警经常冒着雨在社区的大街小院里“转悠”:查看楼栋单元门及一楼居民家窗户是否关好;遇到陌生人,上前询问;有居民没打伞,帮忙撑伞护送进楼里……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钢筋水泥的隔离,城市邻里关系越来越淡薄。同住一个小区、一个家属院,却互不认识的“笑话”每天都在上演。但在西城巷社区,社区与辖区重点生产单位签订责任书,全面实施邻里看护“六防”工程,即:防盗、防抢、防骗、防火、防煤气泄漏、防水灾。通过开展“平安树”活动,有效预防了各类犯罪案件的发生,妥善解决了一些居民群众矛盾纠纷,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培育“平安树”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社会治安防控水平。


  “邻里看护员”主要由街道、社区党员、离退休党员、居民志愿者构成,他们在承担治安维稳、信访动态、法制教育、小区平安、调解矛盾等任务的同时,工作延伸到街道社区的各项工作中,反映和监督街道社区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以及居民群众对街道社区的意见建议和民情民意。


  “我们邻里看护既倡导和睦相处,也倡导文明新风,为社区织起了一张知心网、知情网,邻里之间互相‘管’家,既安心又省心。” 临夏路街道副主任、临夏路派出所副所长王君相介绍,自从街道筑起了“邻里看护”这道防线后,各种治安事件的发案率明显下降。


  西城巷社区的“邻里看护”制度是以“邻里守望”员为载体,形成社会管理人人有责,居民群众自觉自愿承担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责任与义务。承担邻里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轮流值班、调解矛盾、锁好院门的义务,做好安全生产监督举报、防汛和自然灾害险情报告、环境和卫生监督反映、计划生育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反映、社会监督等社会责任。


  “‘邻里看护’工作模式是建立一种人们相互关心的人际关系,共同监督和积极反映各方信息的社会关系,形成一种有着共同正义感和团队精神的社会公德。”西城巷社区书记主任魏艳艳介绍,以“邻里看护员”为带动鼓励,引导邻居都能团结起来并采取共同的行为,每个人都是小区、楼群院落和社会的主人,随时准备发现和应对任何发生于街头巷尾、楼群院落有可能引发各种问题的不安定因素、不和谐问题。

 


  学习树——成为每位社区工作者的新时尚


  每天清晨,临夏路街道木塔巷社区书记主任韵兴宏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打开电脑,浏览新闻,如果出现与百姓切身利益有关的新闻或是政策,都会将其仔细记录在本子上。而在木塔巷社区,每个工作人员都会和韵兴宏一样,利用半个小时进行综合知识学习。


  在木塔巷社区,最大的特色就是“学习型”和“文化型”社区氛围。正如韵兴宏所说:“终生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已成为每位社区工作者的新时尚。


  社区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共同体,除了上班的8小时外,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在社区里,社区是人们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人们接受教育和再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临夏路街道党工委把建设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社区党支部作为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和街道社区工作整体水平的根本路径,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培育“学习树”。


  “这些年来社区工作变化很大,以往单一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具体,居民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如果我们还拿老套的方式对待居民工作,明显不合时宜。”韵兴宏认为,社区工作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自己业务领域的知识,还要学习业务以外的东西,一旦有同事因公外出,其他任何一个人均可随时将空缺岗位补上,绝对不能因不负责某岗位的工作,理所应当地做外行。为了方便社区工作人员学习,社区还成立了社区图书室、阅览室,社区读书蔚然成风,扎实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百事通社区活动。


  木塔巷社区位于西关什字繁华商业圈,辖区内非公企业较多。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向党组织靠拢,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辖区一家销售企业副总李文江就是其中一位。他说,要入党就必须先了解党的知识,而他获取党的知识通常都是通过电视、网络、杂志等,“虽然能学到不少知识,但我总感觉掌握的知识零散,不成系统。”


  像李文江这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却又苦于无门路、无渠道系统学习党的知识的人,在木塔巷社区的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不是少数。“不是这些非公企业不愿意开展系统的培训,而是每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在单独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时,人力、物力、场所、师资等都要受到不小的限制。”针对这样的现象,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联合辖区工商所、非公党建工作站,通过“典型示范、现场指导”,着力构筑非公企业党员教育主阵地,并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党组织活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党员的实际工作水平和创先争优能力。    (更多内容请点击大西北网http://www.dxbei.com/n/cs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临夏路街道禁毒宣传走进民族中学
  • 临夏路街道启动2015年度“春风行动”就业招聘活动
  • 甘肃:首个综合性文化商品集散中心昨日落户临夏路街道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