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三公”消费要问是否科学合理

时间:2013-07-22 18:50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周明华 点击: 载入中...
  18日,中央部门集中公开2012年决算,包括“三公”经费、行政经费等数据。
  
  数据显示,去年大多数中央部委主动压缩“三公经费”,但仍有个别部委支出增加。公车问题也引发了一些糊涂账。绝大部分部门公务接待费究竟花在哪儿很少清楚说明,只见开支总额、不见支出方向的公务接待费说明不在少数,而有些部门统计口径还不太明确。
  
  “三公”开支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大幅缩减,需要科学的预算目标。国情决定,我国有限的公共税金要投入到公共民生现场的地方太多。记得财政部长谢旭人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审查2011年中央决算报告和中央决算草案时,报告中央财政的各项支出,在中央本级主要支出项目中,医疗卫生支出71.32亿元,低于“三公”消费的93.64亿。
  
  我国财政投入到民生现场之所以相对偏低,是因为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监督制度未能良性匹配。实际上,资金的使用者和百姓都需要建立相互的信任关系,不管民生投入还是“三公”开支,每笔费用支出都要有人动态地、全程地监督,支出情况越具体越好。特别是,在晒了“三公”之后,还得问问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三公”支出,减缩“三公”支出的计划和目标又是什么?若只是年年晒“三公”,而不问是否合理,也没有制度性的缩减目标,恐怕最后只会让人产生“晒三公疲劳”,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保障民生投入没有任何意义。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