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制定规矩时太随意、执行标准不科学,通过简单化禁止、调控来解决问题,除了引来老百姓吐槽,还会影响自身的公信力
近日,一则北京地铁车厢内每平方米最多站5人的新规引来众人批评。
尽管有关部门表示这一消息有误读的成分在,每平方米最多站5人是用来衡量地铁线路是否需要购车。但这仍难逃大家调侃——在多数地铁线路的高峰时段,人们要使出十八般武艺才能挤上地铁,车厢里有个容脚之处已属不易,定这样的指标有什么实际意义?真的能操作吗?
仔细想想,近年来,一些地方相关部门出台的类似规定还有不少:公厕内苍蝇数不超过2只、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一个个不靠谱的规定让人啼笑皆非。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社会要正常运转,确实不能少了规矩,而制定必要的规矩,正是政府作为管理者的职责所在。这些规定出台的初衷,多是为了加强城市管理、造福民生。比如,北京地铁新规是为乘客乘车更安全、更舒坦,听起来确实合情合理。
愿望虽然美好,如果制定的规矩明显违背常理、不具操作性,就很难做到令出如山。然而,这些普通人一听就不靠谱的规矩为什么能一次又一次堂而皇之地出台呢?
拍脑门做决策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部分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凭感觉下决定、道听途说做决策的管理模式仍然存在,制定的规矩也往往不太科学。实际上,各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大有不同,各行各业情况特点也大相径庭,如果不充分调研具体情况,不了解老百姓所急所想,不考虑规定执行条件是否具备,拍脑门下的决策就极有可能失去准头。
另一方面,部分行政管理者希望通过一纸政令来包治百病,并将这些规定当做推卸管理责任的挡箭牌。面对一些关切民生、影响甚广的社会问题,有关管理者也意识到需要清理安全隐患、治理发展乱象,于是出台了这些简单化政令。但行政管理是个复杂工程,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也错综复杂,靠一些数字化、禁止性的硬性规定来解决,不仅没能找准病源,还可能给老百姓添乱。前不久,北京出台了群租房新规,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对于不少低收入流动人口来说,又要为好不容易找到的一张床而担忧了。
如果政府在制定这些规矩时太随意、执行标准不科学,却又希望通过简单化禁止、调控来解决问题,仓促出台之后不了了之或者朝令夕改,除了引来老百姓吐槽“不知民间疾苦”,将自己推上舆论焦点之外,更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社会越来越多元,一项新规很难做到皆大欢喜。但这些规定是最大化造福民众、还是下错药方徒留笑柄却是能清楚分辨的。制定一项新规,既要尊重科学,更要尊重民意、考虑实际。如果行政管理者在制定规矩时能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反复论证方案标准的可行性,即使可能还会有争议,但由于满足的是绝大多数老百姓的需求,在民意上也将获得更多支持。
《人民日报》(2013年08月23日17版)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