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老矿工:我原以为这辈子就得住棚户区了

时间:2013-09-14 19:33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新华社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 9月14日电   新中国成立之初,不少国企老矿工带着一腔豪情奔赴甘肃白银,但由于历史原因一直“蜗居”在简陋的棚户区里。如今,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棚户区改造在白银迅速推进,老矿工们陆续搬进了新房。
 
  78岁的老矿工冯耀宗如今住上了新房,小区干净整洁。而原来这里到处是低矮、拥挤的土坯房,下陷的地基使房屋出现裂缝,斑驳的墙体需要大量的木桩支撑。就在两年前,冯耀宗一家6口人还挤在16平方米的简陋平房里,没有水电气。

 
  “最难熬的是冬天,零下十几摄氏度,生火弄得满屋子都是烟,黑乎乎的,还怕中毒,别提多难受了。”冯耀宗说。
  上世纪50年代,为了开发白银的有色金属资源,国家在这里建立了大型国有企业,白银逐渐发展了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包括冯耀宗在内的大批矿工在企业周边搭起土坯房和窝棚,开始了先生产、后生活的历程。
 
  老人住的地方名叫铁道北,是白银当时最大的矿工聚居区,后来演变成白银最大的棚户区之一。这里生活的1300多户居民绝大多数是甘肃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老职工和他们的后代。
  该公司物业负责人康九成说,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不具备条件,而上世纪80年代以后白银市有色金属资源日趋枯竭,整个公司的效益非常差,连发工资都很困难,根本谈不上大批量给职工建房。

 
  在整个白银市,后来共积累了占地面积743公顷、涉及25万人、占城镇总人口42%的棚户区。
  转折始于2009年,国家先后下发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同时,寻找新的市场契机也让白银的很多企业效益转好,这些都为棚户区改造奠定了基础。

 
  白银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局长刘志刚介绍,截至目前,政府和企业已累计投入60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3.1万套,解决了约11万人的住房困难,剩余的棚户区改造任务将在两年内全部完成。
  如今,一栋栋崭新的居民楼在铁道北拔地而起。冯耀宗一家搬进了67平方米的新房。他说:“我原以为这辈子就得住棚户区了,但国家没把我们老职工忘了。”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甘肃兰州市城关区严惩8类行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 甘肃昆仑燃气公司向爱心车队捐赠1万立方米天然气
  • 中国邮政甘肃省分公司在兰州市推出“平价蔬菜箱”
  • 甘肃各地多措并举加强疫情防控
  • 白银市教育系统2020年招聘会西北师大报名时间调整为12月29日
  • 甘肃省精准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