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电视节目为何流行“跟屁虫效应”

时间:2013-10-21 16:55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魏青 点击: 载入中...
  近日有消息称,广电总局规定每家卫视每年新引进的国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档,而全国卫视的歌唱类节目最多保留4档。
  
  全国卫视的歌唱类节目最多保留4档,也符合优胜劣汰的电视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规律,让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优质电视节目不仅保留下来,还要发扬光大,让那些粗制滥造的、经不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检验的节目淘汰掉,这是电视去伪存真和去粗取精的优化工程,更是对观众的尊重。
  
  规定每家卫视每年新引进的国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档,也就是想从根本上鼓励自主创新,研发有自主版权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原创性电视节目,鼓励好节目的输出,而不是动辄喜欢从国外输入节目。以期达到用丰富多彩的中小制作的节目丰富电视屏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电视精神食粮,减少和杜绝雷同节目和盲目跟风的歪风,形成全社会鼓励创新,避免抄袭的良好电视风气。
  
  但即使有这样的规定,要力戒雷同和跟风节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从最近电视节目的风向就可见一斑。
  
  歌唱类节目日益式微,选秀节目扎堆的现状引得业内外一片“歌唱至死”的慨叹,但汉字类节目却另辟蹊径,率先杀出重围,赢得了广泛受众。央视《汉字听写大会》开播后,收视率相当不错,成为“低成本高产出”的代表。很多观众表示,看过这档节目,觉得自己就是个“文盲”。而另一档汉字类节目,河南卫视《汉字英雄》也已经落幕,播出时同样收获了大量好评。
  
  在这两档节目里,青少年“学霸”表现出超群的实力,让很多成年人自愧弗如。没有明星参与助阵,中学生没有话题可炒,汉字节目的成功依托其浓浓的“文化味儿”,证明“阳春白雪”的节目照样能赢得收视,也为综艺节目辟出一个新方向。受到汉字节目良好收视率的诱惑,不仅湖南卫视准备制作类似的汉字节目,其他一些电视台也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要唱歌大家一起大合唱,要听写大家一起大合“听”,即使是汉字节目,即使是文化节目,也怕跟风和雷同。
  
  最近,引自韩国MBC电视台大热的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风生水起,好评如潮,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但是,仿佛是商量好了一样,同时出现在荧屏上的亲子节目还有青海卫视引进日本亲子节目《第一次任务》的版权,邀名嘴何炅和众多星爸星妈一起打造草根宝宝成长秀《老爸老妈看我的》;陕西卫视《好爸爸坏爸爸》也不甘示弱,同时播出;而为了对抗《爸爸去哪儿》,浙江卫视在《人生第一次》刚收官之际,马上将于最近推出另一亲子节目《星星知我心》,加上已有的《饭没了秀》,“小萌娃”真人秀节目至少有6档之多,这还不包括暗中觊觎亲子节目的电视台,一窝蜂和扎堆播出已成定势,争夺明星和星二代资源不可避免。
  
  歌唱类节目跟风还罢了,在限娱令下,汉字类、亲子类、征婚类、达人类等后起的节目同样摆脱不了跟风的俗套和恶习。看来要实现电视节目的百花齐放,仅有“节俭令”和“新限娱令”还不够,综艺节目创意贫乏的障碍需要从更深层次来寻找和解决问题。与其说国内综艺节目不缺明星,最缺乏的是持续创新的能力和高水平的制作经验,倒还不如说是缺乏电视人的职业担当和使命。仅仅将电视事业当成一碗饭吃,而不是用创新来实现自己的电视抱负,随波逐流,急功近利。为了短期的收视率和广告效益,什么都喜欢拿来主义,动辄跟风抄袭,如此下去,“中国好节目”的路必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原文:电视节目为何流行“跟屁虫效应”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94_84994.html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