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爸爸去哪儿了

时间:2013-11-04 17:46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邓希泉 点击: 载入中...
  原标题:爸爸去哪儿了
  
  湖南卫视近期播出的名人代际沟通纪实节目《爸爸去哪儿了》,获得了电视的高收视率、网络视频的高点击率和社会的高关注度。明星效应、明星平日优裕生活与特殊状态下艰苦日子的强烈对比、难以预料的故事情节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该节目的走红。在已播出的三期节目中,林志颖、郭涛、张亮、王岳伦等五明星及其子女身上有一些共同特征,譬如,明星爸爸都是事业型与主外型的,多缺少与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的经常性互动,对家庭日常事务大多比较陌生,属于比较典型的传统家庭中父亲责任的分工范畴。
  
  其实,《爸爸去哪儿了》此前在韩国已大获成功,湖南卫视引进后也产生了热烈反响,这源于韩国与中国相似的文化土壤,以及共同面临的家庭责任分工困境。对照近期著名球星贝克汉姆与其女儿亲密互动的照片获得网络热捧的新闻,可以深刻感受到亲子关系中父亲在场带来的积极效应。
  
  韩国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其家庭伦理与家庭责任格局,一般都是“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以及“严父慈母”式亲子关系。即使进入当代社会,这种家庭关系的路径依赖依然较为明显,它导致相当一部分父亲在履行家庭责任时,更注重通过工作赚钱等方式;至于直接关注、关心和关爱子女的成长发展,并不是大多数父亲都能做到的。在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国家和地区中,亲子关系中父亲不在场甚至缺席的状况比较普遍,相当多父亲注重或偏重通过职业发展来促进家庭和子女发展,却有意无意地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中处于边缘化地位甚至缺席。
  
  这种情形使少年儿童独立性的培养或处于自发状态,或由社会机制进行替代性培养。这种社会机制曾经主要是由大家庭或家族的兄弟姐妹以及熟人社会中亲戚朋友和守望相助的邻居等构成。即使这种替代性培养能发挥作用,但其效果远不如父亲在场的效果。在日益进入风险社会和陌生人社会后,社会机制对少年儿童亲密性、替代性培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对父亲在亲子关系中在场的要求也就日益强烈。
  
  只有建立在和谐的夫妻关系基础上,由父亲和母亲直接与子女建立亲子关系,形成亲密的分工协作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才能更好地提升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确保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般来说,父亲更能培养少年儿童的独立性,母亲则着重少年儿童亲密性的培育。如果父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长期边缘化甚至缺席,极易导致少年儿童难以形成独立性的社会行为并养成坚毅自信的品格。
  
  从现实来看,必须充分认识到当代社会中家庭伦理与家庭责任格局的变迁:一是职业女性日益增多。当前,很多母亲与父亲一样具有了“主外”的家庭责任,共同承担着家庭经济收入的重担。这既为父亲在家庭责任与亲子关系中的责任结构变迁提供了基础,也提出了变化的要求。
  
  二是独生子女日益增多,需要父亲进一步在家庭关系中建立起密切的联系。父亲与子女的经常性互动,可以更好地增强少年儿童的人际互动能力,增强他们对复杂人际关系的适应性。
  
  三是亲子年龄间距扩大对父亲与子女互动的迫切需求。父亲与子女之间的年龄差距不断增大,这需要通过经常性的交往,才能更好地弥合因代际差异扩大而带来的沟通困难并解决由此带来的教育难题。
  
  在当代家庭伦理和家庭责任的建构中,父亲必须积极参与且全过程在场。父亲不能只是威严和让子女敬而远之的形象,而应该与孩子经常性互动,既勇于表达爱又善于表达爱,应该是可亲可敬的坚毅自信的楷模。在一个理想类型的父亲的日程表中,孩子与职业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做一个好父亲是男人最重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文标题:中青报:爸爸去哪儿了
  
  原文链接: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1101/c1003-23400737.html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