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脱离公职而在微博上表达悲情和正义的例子逐渐多了起来。最新一起发生在西北政法大学,该校副教授谌洪果近日在微博上发出公开辞职信,表示在学校里“我的路越走越窄,进行教学探索和学术交流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如果继续站在讲台上,“不过是自欺欺人,为苟且偷生而放弃自己曾捍卫过的原则和底线”。
此事在互联网上引来不少关注和议论。大约20天前,央视《24小时》节目制片人王青雷被辞退后也发了一个很长的微博,将他与央视之间的纠葛上升到道义层面,在微博上获得掌声。
通常来说,一个人离职时,“鼓着掌走”比“拍着桌子走”更容易被中国职场接受。中国人一般倡导“好聚好散”,不鼓励“反目成仇”,对喜欢说前面单位或老板坏话的人,职场总体是持“警惕”态度的。
然而近来多名知识界人士在离职时痛斥原单位,这当中大概有两类原因。一是他们心怀愤懑,不吐不快。二是互联网上欢迎这样的反叛声音,这些人会迅速成为“反体制”的符号,而网上喝彩也让当事人对用反体制姿态获得体制外利益,以此弥补离职的损失。
不排除离职者与体制之间存在某种冲突,但感受到这种冲突的人有很多,包括体制内的一些积极分子。目前自由派知识分子在高校里仍较集中,其中有的还很有名。体制具有规范性甚至一定的刚性,同样的体制,不同价值观的人有的包容求生,有些则感到备受束缚。是否发生激烈冲突,个人性格往往是主要变量。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