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会宁:“枕头纸样”竟是国家一级文物

时间:2014-11-27 09:50来源:新华社 作者:记者肖正强张玉洁 点击: 载入中...
  新华社兰州11月27日电 上世纪30年代,出于对纸张的吝惜,一些红军长征文物竟意外被保留了下来。在甘肃会宁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中,一张四角呈弧形的枕头纸样竟为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的捐赠者是会宁县中医院医生周大勇。1936年,一支红军队伍曾在周家驻留,走时留下了水壶、木盒、标语、纸张等物品。
  
  包括会宁在内的陇东地区,妇女们个个擅长刺绣,先用纸剪成小样,勾线,然后照着绣。由于纸张奇缺,周大勇的母亲就把红军留下的纸张剪成鞋样、枕头样等。一次偶然的谈话,周大勇得知他家曾是红军指挥机关所在地。“我回去后就跟母亲问这事。母亲说,红军在家里住过,针线包里有一些红军留下的东西,兴许用得上”。
  
  周大勇打开针线包,里面有几十张纸样。他一张张翻看,“其中有一张约20公分见方的老式枕头纸样,背面是油印的党员登记表。书写者用毛笔逐项填写,有些字还反复涂抹过”,周大勇说。
  
  不识字的周母把登记表按照枕头的模样进行了修剪,纸张边角处被剪成圆弧形,但内容都在。表上不仅有姓名、籍贯、队别等基本信息,还有参军动机、家庭经济状况、是否负伤等细节。表格中的字均为繁体。
  
  这是红军战士李道存的党员档案。李道存,当时19岁,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根据记录,他“能看书写信”,在通讯连里任“书记”(意为书记员),还是党小组组长。他家境贫寒,“五人吃饭,自田没有……自屋一间半、欠债一百廿串”。他于1930年“自动来红军”,没有负过伤。
  
  仔细察看后,周大勇觉得这张登记表意义重大,“它既能反映出红军党组织构成成分,也具有研究和宣传教育价值”。
  
  1996年10月会宁红军会师60周年之际,周大勇把这份登记表捐给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2000年8月国家文物局文物专家组来到纪念馆,对馆藏文物进行鉴定。专家组的一名成员表示认识李道存的入党介绍人,为文物真实性提供了佐证。
  
  这份党员登记表最终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一张老式枕头纸样,一件国家一级文物。自红军长征开始,已有80年,当年的亲历者逐渐稀少。这些有意无意保留下来的珍贵文物,见证了那段万里行程。(完)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城关交敬前来办业务的司机竟是网上追逃人员
  • 甘肃会宁厉害了,这个家族!今年10个孩子高考9人上了一本线
  • 兰州:市区内多家医院频发盗窃案 小偷竟然是“三级警督”
  • 甘肃会宁:为了偿还赌债“一房多卖” 男子涉嫌诈骗被起诉
  • 兰州:独居老太家窗户玻璃半月被砸两次 究竟是谁下黑手?
  • 被红军救下的甘肃会宁人家:我的名字叫“长征”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