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抢票”切莫忽略信息安全

时间:2014-12-26 16:32来源:南宁晚报 作者: 苑广阔 点击: 载入中...

    据12306官方网站消息,针对互联网上出现“12306网站用户信息在互联网上疯传”的报道,经12306官方网站认真核查,此泄露信息全部含有用户的明文密码。12306官方网站数据库所有用户密码均为多次加密的非明文转换码,网上泄露的用户信息是经其他网站或渠道流出。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

  这些通过互联网泄露出来的用户信息,不但包括了用户的姓名、性别、电话,甚至还包括了用户的身份证号码。这意味着这些被泄露个人信息的用户,等于是在全国网友面前彻底“裸奔”,由此带来的安全风险可想而知。尤其是身份证号码和姓名这类关键信息泄露的同时,很可能会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通过克隆的公民身份证去进行一些违法犯罪活动,最终给真正的当事人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和隐患。

  这些信息泄露之后,网友第一时间把矛头对准了12306网站,认为这些信息是从12306网站泄露出来的。而12306网站也在第一时间给予了回应,表示网络上泄露出来的信息全部含有用户的明文密码,而12306网站数据库中所有用户的信息均为多次加密后的非明文转换码。言外之意,信息不是通过铁路部门的官方网站泄露的。同时,12306官方网站还提醒广大旅客不要使用第三方抢票软件进行购票,也不要委托第三方网站购票,以防止个人身份信息的外泄。

  旅客的个人信息到底是从哪里泄露的,相信随着公安部门的介入一定会水落石出。但是站在旅客的角度来说,这却是一个严重的提醒。我们回家心切,这可以理解,但不能为了所谓的“抢票”就忽视了个人信息的安全,如果真的因为个人信息的泄露而造成个人财产权益的损失,甚至是卷入一些违法犯罪案件,那时候就后悔莫及了。

  虽然现在还没有查实旅客信息到底是从哪里泄露的,但是相对于铁路部门的官方网站,这些五花八门,又来路不明的所谓“抢票软件”,无疑更加可疑,造成旅客信息泄露的风险也更高,所以我们理应谨慎对待,甄别选择。尤其是最近媒体报道,一些旅客为了抢到一张所谓的“理想票”,同时又加之铁路部门退票政策调整,采取非理性的囤票行为,同一车次的票甚至购买十几几十张。殊不知,你购票的次数越多,那么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高。

  我们期待着铁路部门能够加强自身网站和购票系统的建设,提高其安全系数。我们也期待着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对市场上各类“抢票神器”的监管力度,不能任由其恣意妄为。但作为旅客自己,也理应多点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切莫只顾抢票而忽视了个人信息安全。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郭夏:开放创新“金砖+” 命运与共亚非拉
  • 博论|“主旋律”蕴含巨大精神力量
  • 信用交通系列评论①|让信用成为交通强国建设的硬实力
  • 评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 【地评线】守护“第五空间”,增进民生福祉
  • 从“闲人免进”到“城市客厅” 常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效破解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