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6月28日在德国波恩开幕,由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联合代表的中国土司遗产,已作为中国2015年申报项目提交本次大会审议。
为期10天的世界遗产大会将对包括中国土司遗产在内的36个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候选项目进行最后评定,其中自然遗产4项、文化遗产31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1项。去年3月,中国土司遗产正式向世界遗产中心提交申遗文本,国家文物局确定,贵州、湖南和湖北三省现存的土司遗址最具代表性。三处遗址分布于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交界地区,是现存具有大型规模、完整格局、丰富遗存的土司城遗址。现存遗产类型包括土司城遗址、土司军事城址、土司官寨、土司衙署建筑群、土司庄园、土司家族墓葬群等。据世界申遗网上介绍,这三处遗址是始建年代较早、沿用时间较长、保存较完整,属土司制度完备和鼎盛时期典型的综合性城址遗存,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土司制度的系统性、发展历程以及土司机构的管理和运行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规定,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标准有10条,提名项目至少要符合10条标准中的一条。中国土司建筑群符合列入标准第3、4条,即“能为现存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是一种建筑、建筑整体、技术整体及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国际业内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后认为,土司遗产的系列遗存有历史时空、社会背景、文化内涵、物质遗存属性,完全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准。
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复合遗产和文化景观。世界遗产具有明确的定义和供会员国提名及遗产委员会审批遵循的标准。每年举行一次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对申请列入名单的遗产项目进行审批,其主要依据是该委员会此前委托有关专家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而提出的评价报告。大约在7月4—5日,大会将对中国土司遗产申报项目进行投票表决。目前来看,通过的希望很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在早些时候曾对中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进行过实地考察,专家给出的结论是,建议将中国土司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此次申遗的地区以亚洲、欧洲和北美国家为最多。在欧洲,东道主德国推选了港口城市汉堡有上百年历史的仓库城,30万平方米完整保留的哥特式建筑群至今还延续着魅力。法国以美酒文化申报了两个文化遗产项目,英国的申遗项目是横跨苏格兰北福斯河的福斯铁路桥。在亚洲,除中国外,泰国、新加坡和日本等国都有申遗项目,泰国有最大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岗卡章森林公园,新加坡有亚热带奇花异木的植物园。最受争议的是,日本此次将23处包含钢铁冶炼、造船、煤炭等行业设施打包为“明治工业革命遗产”申遗,遭到一些亚洲国家的反对。日本明治工业革命期间曾从韩国强征大量劳工,因此韩国政府一直在通过外交手段阻止相关设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会除了评选新的世界遗产外,一个重要任务是对现有遗产项目和《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保护状况进行评估和更新。今年4月尼泊尔发生大地震,加德满都的一些受损遗产将会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此外,由于受到地区动荡威胁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破坏,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伊拉克哈特拉古城也将进入濒危遗产名录。因此,保护世界遗产免受极端组织破坏也成为本次大会的一个重点话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大会开幕式上说,对世界遗产的破坏是人道主义危机和安全危机的一部分,保护世界遗产与保护人类的生命安全密不可分。
据了解,截至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共收录世界遗产1007处,包括779处文化遗产、197处自然遗产以及31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中国拥有47处世界遗产,遗产总数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随着《世界遗产名录》已超过1000处大关,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各国申报的控制将会愈加苛刻。
(本报柏林7月2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