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学术泼皮”不能光靠磨嘴皮子

时间:2015-07-14 11:43来源:央视新闻 作者:杨禹 点击: 载入中...

  引言

  最近几天,微博认证为“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的刘钢火了,比北方40度的高温天气还火。这位研究员7月8日在科学网实名博客发表了一篇关于换头手术的文章,被网友和原作者发现是明显的抄袭。刘钢不以为耻,在微博上与网友对战,屡屡爆出“我剽窃了又当如何”、“什么是脸”等惊人之语。

  连日来,各种网上声音、媒体报道,皆对刘钢展开批评。显然,有两点已不存疑:一是刘钢抄袭剽窃了他人文章,二是刘钢随后的傲慢言谈触犯了众怒。然而,截至今日,刘钢除了删除相关微博外,并无其他举动,似乎就这么从互联网上轻松转身、逍遥无形了。

  这事儿,可不能就这么完了。

  当年鲁迅先生笔下,有不少这类“摇身一变,成为泼皮”的角色。如今,抄袭剽窃、又在公共舆论场上不以为耻,是典型的“学术泼皮”。跟一个公然自称“不知道什么是脸”的人讲“脸面”、“底线”、“羞耻”,除了公众藉此巩固一下共识外,对他本人怕是隔山打牛,没啥真用处。

  怎么办?对付“学术泼皮”不能光靠磨嘴皮子。有两个关键动作要做:

  其一:先搞清刘钢是谁。

  事发后,遍寻“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官网,在其“研究人员”介绍页面上,密密麻麻、有图有文字地展示着该所从“正高级职称”到“初级职称”的全部成员。但并未寻见“刘钢”。

  换句话说,刘钢是不是属于社科院哲学所,这还是个问题。这会儿显然需要有一方站出来了——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应明确回应公众:这朵奇葩刘钢,到底是不是开在哲学所的土壤上?是,还是不是?二选一,没有模糊地带。

  其二:搞清了刘钢是谁,也就明确了接下来必须做什么。

  如果刘钢是哲学所的人,那么,每个单位都有责任管好自己“一亩三分地”上的人。学术界的基本规矩,相信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一我国最高层级的社科研究机构,不会缺位。既然有规矩,就依规矩办事。

  如果刘钢不是哲学所的人,那么,中国社科院有必要捍卫本单位的学术清誉,依法追究这个虚假微博认证的来龙去脉。

  采取以上这两个动作,不应以刘钢本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因刘钢在网上“销声匿迹”而不了了之。简言之,这不是一个叫刘钢的个人的事,也不是部分网友的事,而首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事。

  遍览今日中国学术界,“抄袭剽窃”这类明显触犯学术规则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行为,早已人人喊打。“喊”是必要的,但光靠“喊”显然不够。每一次涉嫌触犯学术底线的行为,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假冒学术身份,都需要被放在显微镜下看清楚、搞明白。若没了规矩,则学不成学,国不成国,党不成党。今天我们讲“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立规矩、照规矩办事的过程。

  为了寻找“刘钢”的真实面目,到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的官网上浏览时,看到首页第一条新闻是——“哲学所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委中心组第二专题学习研讨扩大会议”。好吧,就把搞清“刘钢”是李逵还是李鬼,以及依规治理“学术泼皮”,作为落实“三严三实”、办好端正干净哲学所的当务之急吧。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郭夏:开放创新“金砖+” 命运与共亚非拉
  • 博论|“主旋律”蕴含巨大精神力量
  • 【地评线】守护“第五空间”,增进民生福祉
  • 从“闲人免进”到“城市客厅” 常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效破解
  • 【地评线】中国外贸为何“韧性”十足“逆势”而上
  • 以“四力”夯实乡村振兴成果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