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讲话”反转剧情体现矛盾心理

时间:2015-08-13 08:59来源:大西北网-文汇报 作者:肖河 点击: 载入中...

  “安倍讲话”反转剧情体现矛盾心理

  对安倍晋三而言,二战结束70周年讲话可能是其就任首相以来最无法随心所欲地处理的一项要务了。至今为止,安倍政府的成员们已经在包括侵略、慰安妇等问题上发表了一系列奇谈,但偏偏唯有此次谈话是要经过内阁审定,代表的是日本政府的官方立场,因此绝不能像以往那般“犯险取巧”,在惹来无尽非议后再以“个人见解”为挡箭牌而置之高阁。正因为其意义重大,事前日本国内早有不满的声音表示,如果不能正视侵略、表达歉意,那么安倍就不应该效法村山和小泉这两位前任首相采用内阁谈话的形式来纪念终战70周年。那样的话,就算谈话内容引来批评,损害的也不过是安倍本来就所剩无几的个人声誉,日本政府倒还可以勉强全身而退。不过,难得再次担任首相的安倍,显然不会放弃这一留名的机会。

  面临内外双重压力

  安倍是一名保守主义者,但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而后者的必备素质就是将保持政治生命、巩固政治地位放在比自身情感或者价值观更靠前的位置。目前,作为政治家的安倍的处境并不太妙,其主推的安保法案虽然在国会一路畅通,但是在社会民众中却激起了强烈的反对。根据本月民调显示,在安保法案问题上认为安倍政府做出了很大成绩的只有7%、认为差强人意的也只有23%,而认为“不怎么样”和“非常糟糕”的人则各有32%。相对于经济政策评价上的五五开,安倍政府在自卫权、安保法案等问题上可谓吃了大苦头,这也连累着内阁支持率本月再跌4%,直抵37%,而反对率则上探到46%。在这种情况下,如果70周年讲话上还流露出修正主义的立场、将“侵略”、“道歉”、“殖民地”等移出讲话稿或者加以曲解的话,那么无疑会进一步激起日本选民的愤怒,而这可不是安倍能一笑置之的。

  另一方面,除了国内选民的激烈反对,安倍还要承受着来自盟国的期待和压力。今年春夏,日美双方刚刚就日本安保改革、TPP协定、历史问题等进行了密集的交易。安倍也用承诺排除阻力推进TPP,换来了美国对日本安保改革的支持以及在历史问题上放其一马,甚至“提前”获得了在美国国会发表正式演讲的殊遇。为了付这笔“账”,安倍也确实不惜得罪国内反TPP力量来加以推动,并且也还取得了支持者略高于反对者3%的成果。但是,仅此而已仍然不够。在华盛顿看来,韩国不论是在经济还是军事上都是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因此接下来日本政府必须在历史问题上有所收敛,尤其是不能继续恶化同韩国的关系。相应的,美国肯定也向韩国打了招呼,让其对待日本也不要要求过高。然而,这种默契虽然可以不需要安倍有所“进步”,但是起码得是以“不开倒车”作为前提。

  或是试探碰壁后改弦更张

  面对着内外的压力,安倍毫无疑问还是首先希望能长久待在首相的位置上,看到自己的各项政策开花结果。但与此同时,他也没有完全放弃在70周年谈话中反映自己保守史观的期望。这两种矛盾的心理交织在一起所造成的结果,就是最近数日内日本媒体对此的报道甚至到了自相矛盾的地步。由于之前安倍一直表示,尽管会“完全”继承村山谈话和小泉谈话的精神,但在具体措辞上却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斟酌,因此日本国内普遍怀疑其会将“道歉”、“侵略”、“殖民地”等“重词”从讲话中拿掉。事实上,日本社会各界也根本没有认真地把这当作“细节问题”,相反将其视作最具决定性的风向标,因此在这一问题上安倍本人及其内阁也一直被穷追不舍。

  直到8月7日夜间,这份谈话草稿才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而首先看到的人则是自民党的长期执政盟友、公明党的党代表山口那津男以及干事长井上义久。按照《朝日新闻》9日的报道,两位公明党领袖对于这份缺失了三要词的稿子进行了严肃批评,明确要求必须加入“道歉”、“侵略”和“殖民地”的说法,甚至放言,如若不然,谁也不知道日本在反省何物。此报道一出,也似乎从反方向上表明了安倍似乎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要在终战谈话里“开倒车”。

  然而,除了动作最快的韩国朝野两党“及时”点名批评了安倍政府不谈侵略、毫无反省外,日本内外的其它团体还没来得及表达忧虑和谴责,就在10日收到了来自于NHK和《产经新闻》截然相反的消息。据称,有执政党干部表示安倍原稿中全部使用了“侵略”、“道歉”和“殖民地”的措辞,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外界对此横加猜测,影响对安倍谈话的“正确解读”。以常理而言,9日的报道似乎不可能无中生有,那么如此这般360度的反转,恐怕就只能解释为安倍先放言试探,然而在党内外都碰了钉子,不得已只能重新改弦更张,向御用喉舌们放出截然相反的消息了。根据8月7日至9日间的NHK民调,有42%的民众支持在谈话中使用“侵略”、“殖民地”等措辞,反对者则只有15%,另有34%的人不置可否。对于这一数据,安倍政府想必也是心知肚明。

  日本政府如今的官方说法仍然是“具体措辞需安倍本人做出最后决断”,因此不到最后一刻,就还存在变数。而最后的结果也将说明安倍到底应当被称作“政治家安倍”还是“保守主义者安倍”。但无论安倍做出何种选择,都丝毫不能影响已经发生的历史,也不可能改变人类最基本的正义观。

  (肖河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