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历史正义”才能走向解放

时间:2015-08-14 09:27来源:大西北网-人民日报 作者:曹鹏程 点击: 载入中...
  日本与德国的区别之一,就是没有深刻认同“历史正义”,所以才对美化侵略的行径缺乏警惕
 
  对于全世界来说,特别是对于亚洲,“8·15”这一天具有不被时间磨灭的意义。70年前,日本裕仁天皇在这一天宣布无条件投降,被侵略的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开始品尝胜利,而日本和日本人也从这一天开始迎接和平。
 
  美国记者曾这样记录这一天:当听到天皇沙哑的声音,人们陷入了痛苦与屈辱,但很快的,他们感到了一丝轻松,一种解放。所有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人,不管是受害国的人民还是日本人民,都得到了解放。这一层意义,即便战争结束70年,仍有不少日本人无法理解和释怀。
 
  也因如此,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日本现任政府对于历史的认识,特别是对于美化侵略言行的态度,最能激发世界性的深刻讨论和舆论压力。从25位美国国会议员敦促日本重申和确认“村山谈话”与“河野谈话”,到187名欧美史学家呼吁日本就“慰安妇”等战争罪行明确道歉;从5任日本前首相反对安倍强推安保修正案,到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向韩国殖民遇害者下跪,临近纪念日,一股渴望“直面历史”的力量,正在不断汇集。
 
  史观在激烈碰撞,处于争议中心的“8·15”首相谈话,却仍在遮遮掩掩。安倍谈话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是否采用“侵略”“殖民统治”“道歉”这几个关键概念,一直是右翼势力与和平势力长期争论的焦点。日本右翼势力长期坚持那场对外战争是“帮助中国驱逐西方殖民者”,是在坚持“大亚细亚主义”,战争是获得生存和发展资源之必需,不能称之为侵略。这样完全出于近代帝国主义的思想,居然一直穿越了新世纪,甚至日渐嚣张,根本上在于日本政治力量的容忍或者纵容。国际上对日本政府的历史认识越来越不满,核心也在于此。
 
  一个国际上早有共识、性质明确的问题,还要来回摇摆,这自然会消减安倍谈话的重要性。安倍强调的要借鉴所谓“学术研究”,其实近十几年来日本右翼一直在推动,无非是试图通过纠缠死亡人数、谁先开火、史料真伪,否定侵略的性质、淡化反人类反人道罪行。一开始,这些做法在国际上有迷惑性,但随着中国以及全世界范围内战争档案和研究成果的不断披露,他们罔顾历史的嘴脸不攻自破。
 
  在对待历史方面,人们常常拿战后的日本与德国对比。在笔者看来,日本与德国的区别之一,就是没有深刻认同“历史正义”,所以才对美化侵略的行径缺乏警惕。德国人把“5·8”看做是解放日,是击溃纳粹政权而获得的解放,而一些日本人仍把“8·15”看做是民族的失败而不是对军国主义的胜利,于是认罪也就成了“沉重的负担”。
 
  这个道理,有些日本领导人是清醒的。1993年的“河野谈话”和1995年的“村山谈话”,已经把日本的战争责任和反省目标说得非常清楚。就在几天前,河野洋平跟村山富市再次共同要求日本现政府继承这两个政治谈话、切勿倒退。两人对谈后写下题词,河野写的是“真实”,村山写的是“思无邪”。真实,正是继承历史的基本前提。思无邪,则是告诫今人思无不可对人言,能够心怀坦荡、光明磊落地正视罪恶。
 
  “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言犹在耳。“8·15”将至,何为耻辱?何为解放?要重建大国的尊严,日本真的该好好思量。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宛新平:时隔70年再次领悟“解放”的意义
  • 和平解放为西藏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
  • 人民日报思想纵横:思想解放深度决定东北振兴高度
  • 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总开关”
  • 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两大发现”为根基提出“人类解放”
  • 张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人类解放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