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国理性之音点赞

时间:2015-08-20 09:56来源:大西北网-解放日报 作者:王嵎生 点击: 载入中...

  近来,美国关于美中关系的辩论甚嚣尘上。美国这个树林子很大,什么鸟都有。有放狠话的,主张要像包围前苏联那样包围中国,要向中国“挥舞拳头”;有强调“与中国接触就是在加强竞争对手的实力”,支持奉行“以对抗为主、合作为辅”对华政策的;也有主张两国应努力避免冲突的等等,不一而足。但它们也有一些“共识”和“共鸣”,那就是:要稳定和维护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中国的迅速兴起以及任何举措,只要不是按照美国路子走,定然是“挑战”和“削弱”美国的主导权。我想从“时代发展趋势”的角度,谈一谈中美关系的现状和前景。在看似“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所谓“临界点”上,我看到了大洋彼岸不断闪现的理性之光。

  美国研究美中关系的知名学者沈大伟,尽管他近来撰文唱衰中国,但他依然深刻地道出了美中关系的症结所在。他说:“我曾仔细研究并追踪两个世纪以来的美中关系,并发现了一个重复的规律——美国有一股如传教士般的冲动,希望以自己的形象为模板改变中国,但每次都以失败收场。美国不了解中国复杂的国情,而中国也拒绝遵从美国的意愿。依我的见解,问题要归咎于美国本身和其不切实际的期望,而非中国。”

  最近提出美中关系逼近“临界点”的美国顶级专家兰普顿明确指出,虽然他对中国方面也有所质疑,但他认为:从根本上来说,美国必须重新思考对“主导权”的定位。他还表示,赞赏美中历届政府始终遵循“建设性的接触政策”。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在最近一次关于美中关系的大辩论中说,当地(亚洲)多数国家希望同时与美中两国交好……如果我们遏制中国,把它看作敌人,那么未来势必将多一名敌人。他表示不同意新保守主义理想家米尔斯海默关于中国无法和平兴起的观点,认为(美国)能够管理好美中关系,避免出现冲突。

  1972年尼克松访华美方首席翻译、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傅立民最近也撰文指出,我们(美国)无法再次将中国孤立。美中竞争是在两国经济相互依存的语境下发生的。如果中国衰落,我们美国人也会陷入萧条,而不是享受所谓的和平红利。他还说,从很多方面来看,在世界现有秩序的行为准则上,中国现在是比美国更坚定的维护者。但是中国不会允许美国或者西方主导国际秩序的演变。他还强调,阻碍中国和其邻国相互妥协并不符合美国利益。

  即便是最近出炉的《修改对华大战略》作者也不得不承认,“由于当前全球化的现实,这项新的战略不能建立在遏制的基础上,也不能简单地抛弃现行的融合政策”。有些对中国放狠话的专家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老布什关于美中关系的重要性使其“不容受到损害”的判断,时至今日仍具有价值。

  还有美国政府亚太安全问题咨询顾问迈克尔·斯温,他认为,美国在西太平洋的优势地位是“不可持续的”;主张美中应相互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寻求建立一种“平等的力量对比关系”,“降低冲突的风险和加大合作的机会”。

  笔者仅罗列了以上六条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其实还有很多,如已故总统里根的特别助理道格·班多等不少人都在批评美国政府插手南海问题,奉劝奥巴马在主权争端上“置身事外”,不要继续挑衅中国,以免引火烧身;认为遏制中国是不可能的,驾驭中国的想法早已过时;应该公平对待中国,与中国合作。这些人并不是什么“亲华派”,他们都在为美国的根本利益考虑,但他们都比较务实和理性,顺应时代变迁量变进程加速发展和国际力量对比历史性的变化,也有利于促进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目前他们的声音虽然还不是强音,但值得点赞和呼应。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前驻外大使王嵎生)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国际社会缘何点赞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贡献
  • 关税令美自行车产业举步维艰——美国业界人士讲述贸易争端下
  • 财经观察:贸易政策“猛于虎”美国企业苦难堪
  • 特写:洪灾与贸易争端夹击的春播季给美国农民带来太多艰难
  • 【国际锐评】算算细账,美国“吃亏论”完全站不住脚
  • 言而无信、一意孤行!人民日报九论美国“必将失败”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