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昨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组织研发的“碳酸盐岩高产稳产地质认识与关键评价技术”,有效助推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百万吨级大油田建设。
塔里木盆地特殊的大地构造背景与多旋回叠合演化过程造就了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具备地质时代老、埋藏深、后期改造强烈、储集层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油气成藏规律十分复杂的世界级难题。2011年针对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复杂油气藏重大需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超前谋划,组织研发了以逆时偏移为代表的碳酸盐岩强非均质性储层油藏描述前沿技术,并率先进行先导实验,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油田四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开展逆时偏移处理解释一体化攻关,全力支撑碳酸盐岩百万吨级大油田建产,该成果是西北分院“转变观念,超前谋划,实现由被动服务型向主动支撑型的科研转变”的成功范例。
三年来,研究工作始终围绕着百万吨原油快速建产目标,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地震空间成像不准和油气高产稳产地质规律不清两大难题,突出技术引领、认识创新和高效井部署三个关键环节,形成了一套碳酸盐岩高产稳产地质认识与关键评价技术系列。创新了以井控叠前高保真道集处理技术、基于模型与数据联合驱动的速度建模技术和宽频子波各向异性逆时偏移技术为核心的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高保真成像技术系列。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逆时偏移技术大连片工业化应用,解决了火成岩对下伏地层构造的影响和串珠归位不准等难题,地震成像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低幅度构造准确落实,为井位部署提供了高精度的地震资料;研发了趋势异常微地貌恢复和断裂-裂缝逐级识别两项碳酸盐岩高产稳产特色技术,精细刻画岩溶残丘和古河道明暗河系统等岩溶微地貌,围绕暗河缝洞储集单元高部位部署的井位,均获得高产油气流;提出了“断裂控运、古构造残丘和岩溶控聚”是油气富集的三个关键因素的新认识,建立了4类油气差异高效地质成藏模式,利用西北分院自主研发的GEOFRAC软件首次实现了分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提高缝洞储集单元评价精度,为高效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实现了百万吨级大油田建成。
该成果应用时效显著,塔里木油田公司评价证明写到“西北分院在哈拉哈塘百万吨产能建设及井位部署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研究成果连续三年荣获塔里木油田公司技术创新一等奖,荣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和2014年度技术创新一等奖,荣获2014年度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一等奖。围绕该成果形成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其中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6篇)。该成果的取得标志着碳酸盐岩高产稳产油气藏成藏理论及评价方法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随着其进一步深化和推广应用,必将为“新疆大庆”建设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对于鄂尔多斯、四川等其它地区类似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快速建产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