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市民不仅能在家门口看上北京专家,还可通过新农合报销。图为2015年2月,燕郊燕达医院,朝阳医院医生夏昆(右一)紧盯一台手术。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大西北网讯 12日,北京市人社局局长徐熙接受采访时称,目前正加快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整合力度,争取明年底实现城乡居民统一持社保卡就医。
此外,徐熙还介绍了市人社局在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人才评价和分配机制、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的各项改革措施。
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整合
今年8月,北京市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整合,统一划归人社部门管理。在此之前,新农合管理机构是市卫计委。按照中央要求,北京市未来整合两项医保制度后,城乡居民将实现医保在覆盖范围、筹资标准、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和基金管理“六统一”。
徐熙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整合,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统一医疗保障体系。北京的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面,在没有整合之前,北京新农合发展也比较快,如筹资标准从2004年的107元,增加到2015年的1200元。今年,新农合又建立17类的大病保险制度,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徐熙介绍,今年8月,新农合正式并入到人力社保部门。目前正按照国家要求推进,思路是先理顺管理机制,后进行制度整合。“六统一”的大部分工作已经开展,正在加紧进行,争取明年年底实现城乡居民统一持社保卡就医,这也标志着整合工作的完成。
明年在石景山试点长期护理险
今年,国家人社部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15地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北京并未在试点之列,但北京市人社局也已经开展了相关探索。去年海淀区就开展了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年满60周岁的居民在缴纳一定保费后即可获得一定金额的服务,视具体情况在保费方面给予20%-60%的补贴。
徐熙介绍,今年,按照市政府和市人大要求,市人力社保部门研究提出了建立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制度框架,并将于明年在石景山区启动试点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形成符合北京实际的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逐步在全市推开。
焦点1 明年京津冀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徐熙透露,河北燕郊的燕达医院,医保系统即将接通,今年年底前,在这里居住的40万“北京人”,持北京的医保卡就可以在燕达医院刷卡报销。此前,在北京参加新农合和缴纳社保的居民已经可以在燕达医院享受到医保服务,但不能及时结算。明年,京津冀三地可以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在社会保障方面,京津冀三地已经实现了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关系的续接,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这些信息系统,规范工作流程,使社会保障转移更加顺畅。“从北京向河北转移的过程中,如首钢,社保的对接会非常顺畅。”徐熙说。
此外,在就业方面,三地已经实现大学生就业信息共享。正在建立人力资源服务的标准,下一步互设劳动就业窗口,为劳动者提供就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帮扶工作。
徐熙讲了一个京冀人社部门合作的例子。在北京新机场,曾经有一个地标可以分出北京和河北的地界,随着机场的建设,这个地标已经不见了。顺应这种需要,北京和河北的劳动部门,就建立了“一点投诉、联动办理”的处理机制,设计职工权益的保障、工资的发放等劳动争议问题,不管是北京地界还是河北地界投诉,两地人社部门将一起办理。
焦点2 北京医保资金充足 可保证六个月支出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我国医保基金收不抵支,部分地区的医保基金累计结余不足6个月支出。
“北京目前各项社保基金都有结余,2015年,职工养老基金结余621亿元,医疗保险的结余是66.9亿元。并且,结余的资金都在人社部安全的区间。例如,医保资金的结余,足够支付6个月医保费用。”昨日,徐熙就各项社保基金结余情况进行了说明。
对于结余的合理区间,国家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曾作介绍:一般是要控制在6-9个月的支付水平,高于15个月就认为结余过多,低于3个月结余不足。
对于媒体担忧的各项新政策的出台会造成资金不足,徐熙称:“任何新增的保障政策,背后都有它的筹资办法。有支出,肯定有其自己的缴费和政府资金的补贴。此外,国务院去年出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国家开始注重养老保险的保值增值,通过投资增值。北京今年已经启动这方面的试点工作。”
焦点3 用药将针对社区患者需求及时登记
自12月1日起,北京市实行六项医保利好新政,推动分级诊疗和医养结合政策落地实施,具体包括扩大基层医保用药范围、增加社区门诊就医报销比例、四类慢性病患者开具的长处方可以报销、上门医疗服务和建立家庭病床均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等内容。
新政实施后,有市民反映,在社区取药上,还不像政策宣传得那么方便。徐熙表示,这是因为政策有衔接期。按照新政,有两类药可以在社区买到,一类是北京市大医院药品报销目录上的2510种药;另一类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四类慢性疾病的两个月的长处方药。这对社区医院是个考验,因为需要备的药就多了,但社区医院不具备大量备药的能力,所以社区医院正在摸清需求底数。
徐熙介绍,目前,卫计委和人社局正在加快推进这方面的工作,“社区不但备好常用药,还根据六项政策及时登记,看居民所需药品种类和品牌,与大医院如何结合,即时进行采购配送”。
“我们正在研究配送机制。一些特效药,大部分人都不需要,并且保存期短,长期搁置会造成浪费,加重医保成本。”徐熙说。
最后,徐熙表示,人社部门和卫计委正在及时登记、加大采购配备配送力度,尽快解决市民需要。也希望市民配合登记,及时和社区医院取得联系,将自己所需药品的种类和品牌,特别是两个月的长处方药,在社区进行登记,确保以后顺利在社区取药。
大病保险“二次报销”惠及近五万人
徐熙昨日介绍,北京制定了城乡居民大病医保制度,大病患者在享受基本医保待遇后,大病保险可“二次报销”。政策范围内的高额医疗费用,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以上5万元以内的,报销50%;超过5万元的部分报销60%,上不封顶。
据了解,这项费用不需个人申报,医保系统自动结算,将报销费用直接打入参保人的存折。三年以来,这项政策已惠及城乡居民48666人,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3.5亿元。
此外,北京还制定出台了门诊特殊病政策,就是对长期在门诊治疗、医药费负担比较重的大病患者,门诊发生的医药费用按住院标准报销。门诊特殊病的病种也由建立制度之初的3种,逐步增加到目前的9种,包括肾透析、恶性肿瘤放化疗、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肾、肝、心、肺等器官移植后抗排异治疗等,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由平均每年七八万元降低到5000元以下,大大减轻了特殊病患者的医疗负担,目前已惠及8万余人。(记者李玉坤)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