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随着演出市场不断发展,国内专业剧场的管理运营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4月24日,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主办的首届“2017全国剧场大会”在合肥召开。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朱克宁在主旨发言时提出,破解目前专业剧场运营瓶颈,可将艺术院团和专业剧场的利益进行捆绑,发挥剧场联盟的场次优势和艺术院团的制作优势,以需求侧带动供给侧,互相借力,共谋发展。
据了解,我国目前有2000多家剧场,其中800多家为专业剧场。朱克宁说,从剧场建设方面看,主要是艺术院团和专业剧场两类经营主体。艺术院团有一套从文化部到省地县的主体管理体制,而专业剧场大多是由地方政府投资兴建委托管理的,排名处于各类创收企业靠后位置。
“专业剧场未被纳入文化系统直属管理体制,缺少自上而下的配套管理政策和扶持政策,国家艺术基金和各地文化部门的演出补贴也倾向院团而忽略剧场。”朱克宁说,由于不具备创编和制作的能力,剧场只能被动接受院团或制作公司卖给它的项目。靠出租场地维持剧场良性运转,只有在演出资源丰富的大城市才有,而我国这样的城市并不多。
我国的艺术院团和专业剧场的历史关系不同、利益诉求也不同,这样就割裂了院团和剧场相互依存的属性,剥离了制作和营销的相互推动作用,剧场处在产业链末端。朱克宁认为,从运营管理来看,剧场是直接连接市场的经营主体,只有以剧场为核心,围绕剧场需求进行创作,形成产业链,才能建立良性的演出市场体系。
“要想变被动为主动,只有向产业链的上端靠拢,把院团和剧场的利益进行捆绑。”朱克宁说,院团和剧场的共同诉求都是演出场次,各地的剧场联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以联盟的场次优势,借院团的制作优势,以需求侧带动供给侧,互相借力发展。
朱克宁还提出,剧场应当发挥能动性,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开发,利用空闲时间和人才场地的优势,为艺术院团提供排练场地,与学校、社区、企业合作,开发各种艺术教育和艺术培训,与群众文化、社区文化相融合,开展公益性活动,共建城市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