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劳模工作室、“互联网+”、虚拟现实、3D绘图,看似不在一个“维度”的概念,却在某一个空间被融合起来。“在这里,各级劳模的带动作用发挥到极致,在他们的带领下,你可以瞬间完成‘穿越’:时而变成设计师,天马行空无成本地设计作品;时而变成问题诊断师,轻松地进行带电检修……”
近年来为推动科技创新,国网浙江电力公司掀起了“劳模攻势”,陆续为各级劳模建立了1000多个工作室。但运作过程中出现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辐射范围小、受众面少等问题。对此,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国网浙江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信息通信运检中心主任王红凯借鉴了“互联网+”思维:“能不能参考共享单车发展思路,引入共享思维让劳模工作室的资源优化配置达到最大化?”
王红凯团队通过VR设备及专业化场景的定制,构建了一个高度沉浸感的体验空间,利用虚拟现实交互式系统让用户和虚拟场景中的事物进行人机、人人交互,以劳模工作室有限的物理空间集约更广阔的虚拟资源,提升工作室的辐射效应,突破空间体量和距离限制,打造出集虚拟化资源拓展、移动化协同运营、差异化培训定制于一体的新型网上劳模工作室。
王红凯介绍,网上劳模工作室相当于在网上建了一座大楼,将人带入虚拟场景中,体验“身临其境”的沉浸感,体验者既可通过配戴VR设备在网上展厅漫游,也可直接从个人办公电脑桌面终端远程登录。
据了解,由于网上劳模工作室突破了传统工作室受地域、专业限制和资源分散封闭的弊端,形成开放共享、实时互动、高效组合的资源整合方式,从而促进了国网浙江电力公司不同层级、部门、员工的加入、聚集和高效交流互动,有力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