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兴隆山国际景区开发应注意什么,如何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何借助项目建设助力榆中县脱贫,如何更好地发挥项目的综合效益……
12月17日,榆中兴隆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任法融道长道法讲习举行,群贤荟萃,高朋满座,一场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开发理念为人们展现了未来兴隆山的魅力与辉煌:“提升文化品位,保护自然环境;避免大型建筑建设;避免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开发矛盾;山上游,山下住,注重环境和景观的保护……”
依靠人文景观提高文化品位
兰州周边,百公里内,最知名的景点莫若兴隆山风景旅游区。这里有山有水,有树有花,环境幽雅,景色迷人,是消暑避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自古就因其上“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得名“栖云山”,向有“陇上名胜”之称,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
兴隆山风光景物四时不同,各有情趣。因其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致,早在西周时便已成为道人凿洞修行之地。唐宋时,兴隆山神殿众多,香火旺盛,称“洞天福地”。清代时,这里更是庙宇楼阁,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画栋雕梁,飞檐红柱,甚为壮观。
兴隆之盛,在景,在情,更在人文历史景观。成吉思汗于这里病逝,刘一明高道在这里撰著,蒋介石曾在山脚下榻,刘伯温斩西北龙脉的传说也为其添加了一丝神秘色彩和无限遐思,而其间曾经蓬勃发展的道文化更是为这里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作为我国著名道教学者,慈善家,著名书法家,传统文化专家,任法融表示,兴隆山自然禀赋好,道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景区开发应依靠现存的大量的人文景观,提高文化品位;此外,开发不能搞大型建筑,要配套,要协调,要评估,最好的建筑是要和当地的人文景观协调,不能破坏自然景观。兴隆山本身就是一个产业,不能盲目搞开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榆中地处西北,是古丝绸之路的一座重镇,也是一座文化名城。作为甘肃道学名山,兴隆山历史悠久,历经风雨,几度沧桑。兴隆山大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榆中县旅游局局长汉玉春说,兴隆山道教文化积厚流光,明末清初,道士刘一明周游至此,因感于其美如仙境,遂在这里修山建寺练功课徒四十余载,不但成为一代高道、养生学家、医学家,还以他大量的道教著作成为道教理论的弘扬者和集大成者,道教历史文化地位很高。其著作栖云笔记的内容包罗万象,包括道家、文学、医学等,各种文化汇集一书,真实反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兴隆山也因此成为道文化之名山。在中国道文化中,有很多辩证哲学关系,兴隆山国际旅游区将道文化作为其中一项建设内容,旨在把天人合一的道文化精髓,通过旅游的方式传播下去。旅游本身就是挖掘文化、保护文化、传播优秀文化的通道,通过这个通道,把人与自然和谐的和谐共生传播出去,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让整个社会和谐,同时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提升的本身意义在于发展
兴隆山位于兰州东南,号为兰州后花园。所谓花园者,自然是供人游玩休息的场所。对于严重缺乏青山绿水的兰州而言,兴隆山无疑是上天赐予的最好休闲场所,因此一到盛夏和深秋,这里便成了人的海洋。
2017年,榆中县借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契机,提出“124579”旅游规划布局,即:强化一个“核心”(县城),打造“两大龙头品牌”(兴隆山、青城古镇),建设“四个红色旅游景点”(张一悟纪念馆、兰州战役彭总指挥所、兴隆山烈士陵园、兰州战役遗址遗迹),构建五条“景观廊道”(国道312、省道104、榆白公路、兴隆山大景区旅游公路、兴隆山大道),打造七大“精品景点”(马啣山、官滩沟、沿川湖、石门沟、水岔沟、石源、贡马井)和九个“特色乡村”(兴隆山村、分豁岔村、东湾村、菜籽山村、和平村、旧庄沟村、张家寺村、哈班岔村、徐家峡村),对榆中县旅游空间结构和旅游产品进行逐步优化。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榆中旅游产品内容和内涵,不断强化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榆中旅游美誉度和吸引力,最终实现旅游全域化。旨在通过“第一景区”、“景观长廊”、“乡村驿站”的理念分别打造县城、县域交通沿线、农村,积极培育旅游新型业态,全面打响“魅力榆中金城庭院”品牌形象。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成功创建以自然生态旅游为核心、历史人文体验为支撑、陇东南旅游组织者为职能的国家全域旅游重点示范县。实现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15%以上;旅游从业人数达到1万人以上;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00万人次,旅游年综合收入达35亿元,带动就业5万人,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
2017年5月,按照大景区建设要求,旨在改造提升兴隆山景区现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游乐设施,充分挖掘兴隆山“三教”文化,进一步增加文化和游乐元素,增强景区可游览性的兴隆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动工建设。
榆中陕旅公司董事长尹建柱表示,兴隆山本身是4A级景区,作为开发产业,陕旅坚持在4A的基础上对兴隆山做一个提升。提升的本身意义在于发展,目前兴隆山游客每年不到100万,提升改造后预计每年可达到2、3百万人次。
兴隆山景区提升分山上山下。山下主要体现文化,把人文景观做好,文化主要突出当地的民俗文化和道文化,这是项目主要的文化精髓,灵魂也是它。人文景观就是做特色小镇,主要有四大版块:民俗饮食,主要突出榆中当地的文化,当地的小吃,然后是甘肃的、然后是外来的小吃,比方说西安的永兴坊、西安特色小吃,以及西安现在很成功的袁家村,把它引进来。第二个是住宿方面,体现以下特点:一个主题就是道文化,道仙居,主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道文化。需要重点强调的是,项目建设工程中将不遗余力保护生态。兴隆山是一块宝地,传说中叫不周山,有这么一个仙山在里头,我们一定要把这里的植被和水保护好、打造好。第三就是民俗,甘肃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文化根基深厚,建设中力求保持民俗的原始建筑,在园区改造中有四个自然村,我们的理念是一个也不搬走,把原始村居外立面做好后,保持原有的民俗风情和生活方式不变。通俗讲,有人爱住现代化宾馆,有人就喜欢睡大炕,有人愿意吃小锅、小碗,有人就喜欢大老碗,所以这种民俗的东西不会变,力争通过有效的利用和开发,惠及农户,让生态旅游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改变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找到了一条长远发展的可行之路;其次,当地的文化还要考虑阶层问题,将打造一个亲子乐园,虽然场地不大,但至少让这个阶层的人有地方可去。第四,把生态做好,因为这里有水,在特色小镇中有280亩地,将专门用于做一个水系—兴隆湖,原生态的、自然的,人们有一个地方去的公园。第一期占地大约1400亩。山下加山上版块,共五个版块,山上山下相互呼应,因为有了山上的这种支撑,才有山下副产品和它对应的来共同提升问题。
榆中就是兴隆山兴隆山就是榆中
兴隆山的核心内涵依然以“道”为主,不仅要融汇这里古已有之的道教渊源,而且要将道文化发扬光大。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道文化有其独特的吸引力,在开发过程中,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特别要注重天、地、人的和谐相处。
尹建柱说,请任法融道长来,主要是让先生为项目前期理念把脉,先生讲得很清楚,第一,体现兴隆山文化,体现自然、体现一些内涵的东西,正好也是陕旅对兴隆山景区的开发理念,这是我们比较吻合的;第二,作为前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先生热衷慈善,热衷社会活动,希望通过先生的推动力提升兴隆山国际旅游区项目的宣传力度,因为再好的产品离不开宣传。兴隆天下,天下兴隆,把兴隆山开发出来,就意味着和华山一样,提起华山人们就知道在陕西,榆中就是兴隆山,兴隆山就是榆中。尹建柱表示,兴隆山国际旅游区投入运营后将提供2000到3000就业岗位。2019年春节特色小镇将进入试营业,预计收入可达到三个亿。通过和政府一起做这个事情,对榆中县的脱贫、富余劳动力就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明年下半年,山上提升改造全面展开,将在东西山修建527米长玻璃栈道,为国内最大最长最壮观玻璃栈道。另外,对现有索道提升改造。此外,明年8月份游客中心运营,上山游客将用观光小火车送入,上到西山通过栈道进入东山,从东山走下来沿途看美景。
据悉,兴隆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投资50亿元,山上经营项目包括索道改造、建设玻璃栈桥和观光车项目等,计划投资约15亿元;山前田园综合体旅游开发项目包括特色小镇、游客服务接待中心及配套设施、“民俗+主题+生态”型的度假酒店及休闲养生地产开发等,计划投资约35亿元。
其总体发展目标,就是按照“兴隆天下天下兴隆”的形象定位,融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文化娱乐、特色餐饮、商业购物、现代农业等功能于一体,以项目开发促进兴隆山大景区的发展,以服务配套提升兴隆山大景区的旅游品质,使现在单一的自然观光产品向多主题的休闲、体验研学等产品体系升级,形成“文旅+农业+地产”的综合发展模式,依托15.6平方公里的地势山貌,以“闲养度假胜地”为发展愿景,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旅游景区为发展目标,创造一个既现代又与本地环境及文化紧密结合的新型国际旅游度假区,进而带动榆中县全域旅游发展,为兰州市和甘肃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增添新品牌注入新活力。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