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衣摘穷帽临夏市脱贫攻坚显成效

时间:2017-12-22 20:46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张小燕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讯  2013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20个,贫困人口5943户2.51万人,贫困发生率达27.83%。
  
  2017年底,全市所有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出列,贫困人口规模下降至361户137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县级7项脱贫指标全部达到摘帽标准。
  
  4年,临夏市累计减贫2.4万人;4年,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7.83%降至1.6%。
  
  一组组激动人心的数字,到底蕴含着什么?是什么力量让临夏这个特困地区的贫困县迅速地脱贫衣摘穷帽;又是怎样一种信念谱写出了临夏全面脱贫同奔小康的壮丽篇章。让我们一起走近临夏,解读这座城市的脱贫密码。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临夏市“一号工程”

  
  临夏市位于甘肃省西南,地处黄河上游,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和商旅中心,全市总面积8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7.5平方公里,辖4个、7街道,36个行政村、37个社区,总人口4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9158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2%,2011年被列入六盘山国家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2013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20个,贫困人口5943户2.51万人,贫困发生率达27.83%。
  
  穷则思变。近年来,临夏市委市政府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脱贫攻坚决策部暑,把主要精力向脱贫攻坚集中,把资源资金向脱贫攻坚倾斜,把智慧力量向脱贫攻坚汇集。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党委政府“一号工程”和最大政治任务。围绕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和“七个一批”帮扶措施,着力建成组织有力、目标同向、全力以赴、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统筹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突出问题导向,靶向施策,重点实施了整村推进、危房改造、技能培训、设施农业基地及文化广场建设等一大批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和能力素质提升项目,不断加强金融支撑,强化帮扶力量,创新实施了以德扶贫和五种精准扶贫新模式,近4年来,累计减贫2.4万人,2016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11266元,位于58个片区县前列。
  
  坚持把精准识别精准退出作为扶贫政策落地见效的前提和根本目的。通过2017年贫困人口脱贫验收,全市贫困人口规模从2013年的5943户2.51万人减少为361户1374人,累计减贫5582户2.4万人,贫困面从2013年的27.83%下降为1.6%,累计降低26.23个百分点。
  
  坚持把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指数的提升作为检验脱贫成效的最高标准。临夏市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和认同感。组织全市联系单位干部职工,对全市所有农户开展了全覆盖走访活动,详细了解家庭收入、住房、子女上学、就业等情况,重点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邻里矛盾、土地纠纷等问题进行详细排查,有效疏导和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得到了群众的满意和认可。同时对群众关注度高的低保、贷款、危房等问题,主动回应,公开答复和解疑释惑,群众政策知晓率和认可度不断提高。

  

  步履铿锵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

  
  “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一句话,真实地反映出老百姓看病的艰辛。尤其对于生病的贫困群体而言,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医疗费不仅让他们望而却步,更为严重的是还会让脱贫的人群因病返贫。
  
  如何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从而有效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率,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成为临夏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向深度进军、向深度发力,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的工作思路。
  
  摸清底数、制定方案,夯实健康扶贫基。在现实生活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案例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小病拖着不治,有的是因为诊治不当,而逐渐发展成为大病。临夏市先后历时3个月出动550余人次对全市所有的建档立卡户、2017年预脱贫户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的患病情况进行入户摸排,最终确认因病致贫返贫200户431人。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从市属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中抽调了100名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专家或主治医师,组建了4个巡回诊疗专家组,对口负责1个镇开展巡回诊疗服务。6轮巡回诊疗活动,免费发放价值7.3万元的药品。同时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活动,受教人次达3.5万人次,逐步引导群众观念从重疾病救治向重疾病预防转变。
  
  其次,出台《临夏市健康扶贫专项工作方案》和《临夏市健康扶贫巡回诊疗专家组分组方案》,指导健康扶贫工作的开展。截至目前,临夏市建档立卡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医疗帮扶专家还为410名因病致贫返贫患者制定了410份切实可行的诊疗方案,为镇、村一级帮扶医生落实治疗措施提供准确依据;确定一所定点医院,由巡回诊疗专家组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为每位帮扶的患者确定一所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实施定点治疗。定点医院(市医院、民族医院)为就诊的建档立卡患者一律开通绿色通道和专用病房,免除挂号费,免交住院押金,实行先治疗后付费。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先后有127名患者经绿色通道就诊,共计减免医疗费用15.24万元;办理一张慢病卡,在市医院、民族医院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开通了绿色通道,为符合甘肃省规定的31种慢病救治的患者免费办理慢病卡,免除一切检查费,切实减轻困难群众的经济负担。通过健康扶贫工作的绿色通道全市累计办理慢病卡3092张,门诊慢特病补偿10613人/次,补偿基金340.83万元。
  
  健康扶贫工作的实施让群众的满意度陡然提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全市建档立卡群众的因病致贫返贫率。南龙镇的马奴给牙在一次健康体检时被发现患有宫颈癌的早期症状,专家组随即联系了市人民医院,对该患者进行了再次确认检查,并通过手术治疗,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控制。马奴给牙说“帮扶医生不仅帮我及时发现了这么大的病,而且在治疗恢复的时候又给我生活上很多的帮助,医院也免去了很多医疗费用,真的很感动……”
  
  城郊镇的专家组在结对帮扶时,发现金白给牙身患有老年性的腰腿痛,丈夫杨卖海木患有气管炎,还有一名患有严重精神病的儿子,家庭情况特别困难。近期该精神病患者臀部因被碱灼伤有一整片的化脓腐烂,肛门堵塞、情况危急。帮扶专家立即在现场对该患者实施了治疗,第二天联系市人民医院对患者全程进行了免费住院治疗,患者出院后,帮扶专家又送去了后续的康复药品和生活用品,共为患者减免近5000元治疗费用。还有城郊镇的喇黑麦患有急性胆囊炎和脑梗塞,无力支付医疗费用,仅靠日常用药控制病情,经过医疗帮扶专家极协调在市民族医院住院治疗,并为他联系了济困病房,在免除一切检查费用、农合报销的基础上,再次对总费用减免了20%,实际补偿比达到95.3%,切实减轻了患者负担,预防因病致贫。
  

  三级帮扶体系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就是一把钥匙要开一把锁。谋定后动,行且坚毅。2017年,针对剩余的529户2035人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多、脱贫难度大和一般帮扶干部力量资源有限、牵引力量不强的实际,2017年,临夏市进一步理顺帮扶机制、强化帮扶力量、整合资源力量,探索出了县级领导、科级干部、一般干部三级帮扶责任体系,有效助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2017年帮办慢病卡3029人,落实大病保险政策1279人(次),拨发临时救助金114.5万元,落实救助资金174.69万元,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2173人(建档立卡户1727人)人,完成危房改造520户等。三级帮扶责任体系的建立,有效解决了一般帮扶干部无资源、科级干部无压力、县级干部无抓手、职能部门无信息的工作局面,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齐抓共管的帮扶网络,为剩余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自三级帮扶体系建立以来,估算为剩余贫困户户均落实危房改造、慢病卡、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技能培训等帮扶措施5项以上,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户均约4万元左右,较以往措施落实率和措施含金量大幅提高,有效助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技能立身加快脱贫致富

  
  技能是立身之本,是脱贫之源。近年来,临夏市坚把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作为助力贫困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确保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人、带动一片”的工作目标。共累计投入资金886万元,通过返聘技术能手、专业退休教师,购置、更新教学硬件设备,实行全员全覆盖免费培训的方法,共培训贫困户劳动力6000余人(次),对培训合格人员进行职业能力鉴定,通过后发放《职业资格鉴定证书》,有效解决了培训学员因无职业等级证书而影响就业的突出问题,实现了由苦力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的转变。贫困劳动力培训合格持证后,岗位工资收入比培训前人均增加300元左右,稳定就业率比未参加培训前提升10-15%左右。
  
  政策支持,帮助就业。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精准扶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意见》,重点对临夏市实施的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农村道路、水利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施工中,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劳动力提出了用工率不得低于20%明确要求,并按照就地就近安排的原则,使贫困群众在离家最近的区域从事环卫、绿化、收费等工作,帮助他们实现就地就近就业。2017年,临夏市将城乡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及垃圾收集清运服务外包企业,中标单位北京润泽盛裕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四镇就地吸纳271名贫困劳动力到保洁岗位,有效的带动了各镇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目前,市园林局、林业局、供排水公司等已接受贫困家庭劳动力285人,建设项目累计吸纳困难群众1820人,务工年总收入突破400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企业为所有贫困户劳动力办理了工伤事故保险。
  
  延伸链条带动。由政府引导开展市场化劳动力就业服务,面向全国进行劳务派遣。近两年来,临夏市批(管)的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输转劳务人员2587人(次),其中州(市)外就业1155人(次),本地就业1432人(次)。
  
  以聂家村为例,该村属临夏市近郊,立足外出务工、畜牧养殖的传统优势,村上积极发展并形成以外出务工为主,畜牧养殖为辅的两大产业。全村1166名在外务工的劳动力中544人在长沙、广州、上海、昆明、苏州等南方城市从事餐饮服务业,占35.5%,市区内搞建筑装潢等其他产业人员622人。外地务工人员年均收入2万元以上,市区内务工人员年均收入1.5万元左右,外出务工成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与此同时,村上全力推动就业式扶贫,动员符合条件的人员学技能,对有技能培训需求的,特别是建档立卡户成员有培训需求的,依托“雨露计划”劳动技能培训,三年来开展了种植、养殖、家政、月嫂、电子商务、电工电焊、牛肉拉面、机械工程、保安9个项目的增收技能培训,共完成培训137人次,目前有培训需求的建档立卡户均有一人取得实用证书,部分电工电焊、保安、家政等专业培训结业的人员已上岗就业。
  
  对口输出,稳定就业。为贯彻落实好《临夏州厦门帮扶工作座谈会纪要》和《临夏州落实厦门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任务对接方案》精神,拓宽劳务人员就业渠道,临夏市积极对接厦门市思明区、集美区,向区内高新企业进行定向劳务输转。同时,根据输转企业用工岗位技术需求,针对性的对300名有劳务输转意向的贫困劳动力开展了先期劳务培训,切实提高了我市输转人员的岗位竞争力。截止目前,已成功向厦门输转贫困劳动力122人,现已全部上岗,月工资稳定收入4000-4500元。近年来,全市累计输转劳务人员10.654万人次(其中精准扶贫户劳动力1.58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6.84亿元。
  

  环境整治助力精准扶贫

  
  行进于临夏市的村落,给人最深刻的影响是通达、干净、整洁的村路,还有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的高标准乡村舞台。
  
  苟家村党委书记苟怀龙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环境卫生整治,各帮扶单位、责任人结合进村入户等机会,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精神,对农户庭院卫生进行了彻底打扫清理,统一规整院内杂物摆放,对部分农户庭院的破损墙壁进行修缮、庭院进行硬化、破旧门窗进行更换刷新等,使原来的脏乱差、陈破旧等得到彻底改观。通过一系列环境卫生整治,从整体村容村貌到农民家户庭院内部,可谓“旧貌换新颜”,深得群众赞赏认可。村里很多人一改等、靠、要的思想,毅然选择出去打工。村民林茂盛的儿子从学校毕业后,连续两年一直在家闲呆着,通过各级干部做思想动员工作,从精神上、道德上进行扶贫,今年三月份,小伙子终于鼓起勇气走出家门,去江苏打工。前段时间,通过视频和父亲聊天,当看到以前破败不堪的家如今焕然一新时,小伙子感动地哭了。更加坚定的自力更生的信念,表示将努力工作,让家人和自己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实现农村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和优化的重要措施。为了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村容村貌验收指标短板,提升群众对精准脱贫工作的认同感和获得感。2017年,临夏市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开展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市创建活动为契机,结合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示范村建设,统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以垃圾清理清运、村庄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的集中整治行动,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大资金投入,破解农村垃圾收运难题。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障资金投入是关键。为进一步解决农村垃圾收集、清扫、清运、保洁的难题,临夏市上在多次开展前期广泛调研、充分征求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在折桥镇折桥村、大庄村、枹罕镇聂家村、王坪村和东区街道毛园村社区5个村、社区先行开展农村环境卫生规范管理试点工作,为各试点村所有农户购置发放了挂桶式垃圾桶,每村配备了1辆垃圾清运车,定时定点对农村垃圾进行统一集中、收运、处理,效果明显,积累了许多有益的典型经验。
  
  在试点基础上,临夏市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投入力度,统筹整合村容村貌整治专项经费960万元,在全市36个行政村全面铺开环境卫生规范化管理工作,为全市所有农户购置发放了挂桶式垃圾桶3万个,配备了挂桶压缩式垃圾清运车20辆。积极探索城乡环境卫生综合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为有效提升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管理水平,按照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从7月份开始将全市城乡环境卫生治理进行整体外包给北京润泽盛裕环境资源有限公司,并结合精准扶贫和农村环卫工作,从贫困户中聘用上岗保洁员277人。现如今,标有“垃圾不落地、临夏更美丽”的垃圾桶、垃圾车等环卫设施已经成为了所有农村、农户的“标配”,通过一系列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环境卫生整体面貌,培养了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农民群众自觉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
  
  集中整治,美化村容村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能否取得成功,最终取决于群众的参与度。为彻底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难题,临夏市制定了《临夏市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统筹整合村容村貌整治专项经费380万元,对枹罕镇兰郎路、临大路、折桥镇刘临路、南龙镇折双路沿线两侧墙体立面进行了统一粉刷、墙体周围进行了硬化改造,设置了道牙,花坛,对乱搭乱建、断壁残垣进行了拆除。尤其是,今年临夏市统筹资金3200万元对全市36个行政村环境卫生进行了彻底整治,村主干道进行修补硬化、宽阔区域栽植道牙、道路两旁开辟花草种植区域等,对巷道卫生进行大清理,对年久失修的残垣断壁进行拆除,建设成为景观墙宣传墙,变废弃点为景观点。
  
  打造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以全面打造“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洁美、田园风光怡人、生活富裕和谐”的城郊型美丽乡村为目标,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使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2017年整合各类资金3604.64万元,实施农村项目39个,受益群众达3.8万余人。截止目前,临夏市已建成6个省级、2个州级、8个市级美丽示范村和12个“万村整洁”村。
  
  ……这里有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这里有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017年,临夏市委市政府按照既定奋斗目标,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和推进速度,在领导关心、干部用心、群众同心的大扶贫格局中,打出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的组合拳,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