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四十年——改革开放中的欧洲故事

时间:2018-06-19 19:25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新华国际 点击: 载入中...
 
  新华社柏林6月19日电(记者徐扬李骥志张章)一提到中国,71岁的德国人伯恩特·格里希总会想到中国武汉汉正街。
 
  汉正街上有一尊铜像,那是他的父亲威尔纳·格里希——中国改革开放后聘任的第一位“洋厂长”。
 
  1984年,“洋厂长”格里希在武汉柴油机厂加工车间检查零部件质量。(新华社记者刘澄清摄)
 
  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发展翻开新的一页。40年来,来华的欧洲专家上百万人次,成为这项伟大事业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他们见证着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参与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推动着中欧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江春水向东流
 
  1984年8月,年逾六旬的老格里希应邀来华考察,在武汉柴油机厂担任技术顾问。仅3个月后,他就被聘为武柴厂长。在当时的中国,把一家国企交给一个外国人掌管是件破天荒的事情。
 
  “这显示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勇气,”小格里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父亲有幸参与到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直到多年后仍被中国人民记着,我为他感到骄傲。”
 
  “洋厂长”对武柴进行大刀阔斧式改革,很快就让一家病恹恹的厂子焕发生机与活力:柴油机清洁度从5600毫克降到了100毫克以内;主轴承盖废品率从50%降到3%以内;柴油机向东南亚7个国家批量出口。老格里希由此被誉为“质量先生”,他的改革方式与管理模式也被视为宝贵财富。
 
  1985年,“洋厂长”老格里希和武汉柴油机厂干部一起拟定全厂劳动工资的改革方案。(新华社记者唐天伟摄)
 
  把人才请进来,也把人才送出去。上世纪80年代初,一群中国技术人员来到英国北海油田,目睹钻井平台机器人深潜作业的场景,大开眼界,也感慨良多。时任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的蒋新松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机器人作为全所的主攻方向。30多年过去,中国水下机器人已拥有“蛟龙”“潜龙”“探索”等多个系列,具备了载人和无人兼备,全海深、长航程水下探测能力,圆了蒋新松等老一辈探索者的毕生夙愿。
 
  老格里希和蒋新松的故事,既是中国改革开放勇气和胆魄的例证,也是中国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的缩影。欧洲,是开放之初中国引入技术、资金、人才、理念的重要源头。据统计,1978年至今,欧洲来华专家累计达到160万人次。而同期前往欧洲学习交流的中国技术人员更是不计其数。
 
  等闲识得东风面
 
  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今年以来,欧洲国家领导人频频访问中国,一笔笔采购大单和一项项合作协议引人瞩目。
 
  事实上,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欧洲企业就先知先觉:谁抓住了中国机遇,谁就把握了未来。一些企业抢拔头筹,捷足先登中国市场,有些后来被写入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案例教科书。
 
  宝马落户沈阳已有15个年头。15年来,宝马在中国累计投资520多亿元人民币,汽车产量超过200万辆。宝马不仅在沈阳建设了整车厂,还把发动机工厂和研发中心设在这里。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说,15年经验证明,本土化策略是宝马在中国成功的根本,总结起来就是6个字:“在中国、为中国”。
 
  来自欧洲芬兰的诺基亚,尽管已度过发展高峰期但仍选择继续深耕中国。诺基亚目前在中国有大约2万名员工,其中一半从事研发工作。“我们把在中国研发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诺基亚公司董事长李思拓说,“我们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中国最大的技术出口商之一。”
 
  第一架空中客车飞机1985年引进中国。33年来,空客与中国的合作从当初的卖飞机,拓展到今天的造飞机,中国的作用已超越了市场本身。今年1月,空客与中国合作伙伴签署框架协议,打算将天津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产量逐步增加至每月6架。天津的空客亚洲总装线创建于10年前,是空客在欧洲外的首条总装线,到2017年底已总装完成并交付354架飞机。
 
  2010年9月7日,正在进行总装生产的空客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新华社记者刘海峰摄)
 
  从几十年前满大街奔跑的桑塔纳,到总装后飞遍世界的空客飞机,众多来自欧洲企业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这些企业融入中国改革开放进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调整着各自的发展策略;它们根植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分享技术,同时也分享着中国的发展红利。
 
  无问西东共发展
 
  今年4月27日,奥地利维也纳。来自中国成都的中欧班列,满载各类货物行程9800公里,首次来到多瑙河畔这座欧洲名城。
 
  中国铁路总公司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已突破7600列,将中国43个城市与欧洲13个国家的41个城市紧紧连在一起。
 
  2018年6月13日,装载着进口沃尔沃汽车的中欧班列抵达西安港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奥地利数字与经济事务部长玛格丽特·施兰伯克说,中欧班列有助于推动奥地利和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双向贸易往来,令双方受益。奥方希望中欧班列不仅把中国商品带到奥地利,也把奥地利的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运往中国。
 
  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的欧洲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资金、技术和先进经验争先到中国去寻找机遇,那么,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今天,中欧合作则呈现“无问西东”的特点。2017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到6169亿美元;截至2018年3月,中欧双边投资累计超过2000亿美元。
 
  塞浦路斯中国友好协会主席迪诺斯·弗洛里季斯说,中国企业在塞浦路斯投资了深蓝航空,华为则向塞浦路斯几大运营商提供设备和服务,塞浦路斯从中国改革开放和塞中合作中受益良多。
 
  中欧之间多通道、多元化、多维度的立体式合作架构正在向人们诠释着当今世界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丰富内涵。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