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她爱上工作并享受工作:救人是做医生最大的成就

时间:2018-08-12 23:38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   来源:金羊网 点击: 载入中...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生蔡绍曦正在工作中。
  
  时光倒流到20多年前。
  
  那时30岁的女医生蔡绍曦,在家和医院之间疲惫奔波——她是24小时住院总值班,也是幼小女儿的妈妈。有时候女儿发烧,身为呼吸内科医生的她却得等到所有会诊安排完了,半夜12时骑着自行车偷偷回家看孩子一眼,再马上骑车赶回医院。
  
  如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蔡绍曦教授已成为知名的呼吸科专家,她的女儿三十出头了,也是一名医生。与母亲当年一样,女儿也面临着工作与家庭难以兼顾的难题,更能理解妈妈了。
  
  我们的采访,就从蔡绍曦和女儿的选择开始。
  
  ■采写:记者肖萍尹政军通讯员李晓姗
  
  ■摄影:记者龚吉林王飞曾泓
  
  妈妈迎战非典那年女儿立志学医
  
  2003年是每一个在医疗战线上战斗过的人无法忘记的年份。呼吸科是迎战非典型肺炎的最前线,也是医院里最危险的地方。
  
  那一年,蔡绍曦所在的南方医院收治了99名非典患者。她带领着呼吸科其他医护人员,与医院各科室支援的医护人员一起,连续封闭作战60多天没回家。
  
  那一段日子里,没有人比一名出生入死的呼吸科医生更清楚医生的职责、使命、压力、危险,蔡绍曦更是受煎熬。“这中间还发生了我公公、爱人、我带的研究生相继发烧住院的事,这些会不会跟我从事的职业有关?他们会不会染上非典?还好后来都排除了,但当时真的很紧张、很担忧。”蔡绍曦回忆说。
  
  就在那一年,15岁的女儿告诉蔡绍曦,她准备在高考时报考医学院。蔡绍曦只是淡淡问了她一句:“你见过妈妈工作的样子,吃得了这个苦吗?”女儿平静地回答:“哪一个行业都要付出的。”
  
  蔡绍曦说,其实她非常清楚,孩子想当医生,是在走一条可以预知的艰苦之路。“36岁以前,这个职业可以说完全是沉重的付出,从住培轮转,到24小时住院总值班,值夜班、管病人,再到主治、副教授、教授,每进一步,都需要在医教研三个领域全面发展、拿出成果。而在30岁左右,还要担负起家庭的责任”。
  
  “但我也很开心,我的女儿愿意继续走我的路,这意味着我所有临床经验、所有的思考都可以跟她分享;而她工作以后,在职业道路上,和妈妈有一样的辛苦和乐趣。比如现在,她正是我当年的年龄,也像我一样在工作与家庭难以两全时,更能理解妈妈。”蔡绍曦端坐在办公桌前,清瘦端庄,身姿挺拔,头发一丝不乱,说起自己的职业,眼神却闪闪发光。
  
  “如果你爱上工作就会逐渐享受它”
  
  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三项就是呼吸、循环、中枢,呼吸科常可见证生死。
  
  作为呼吸科的掌门人,蔡绍曦一年到头基本上被会诊、重症抢救、病例研讨这些工作包围着。这名军人出身的女专家,说起治病救人豪气干云:“就像一个将军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手术、药物都是你的士兵,你指挥它们排兵布阵、冲锋杀敌,直至最后取得胜利。”
  
  她说起一场难忘的“战役”——一名21岁的汕头小伙子因溺水入院,在ICU抢救两周。他是独生子,只与妈妈相依为命。每天进出ICU大门时,蔡绍曦就看到小伙子的母亲背着双肩包,疲倦地靠在门口的椅子上,等着从ICU传出的消息。当时病情凶险,要接连闯过感染关、脑复苏关,才有希望挽回生命。“我看着这个妈妈,真是心有不忍,有时候走在路上也在想,这个治疗方向对不对、用药如何斟酌……每天一上班,我几乎是习惯性地先去看小伙子,看治疗效果怎么样,要不要调整。”蔡绍曦回忆,她至今清楚地记得,某个上午,她一上班先去看了这名年轻患者,他仍在昏迷。蔡绍曦例行查房后到ICU讨论病例,第一次经过小伙子的病床时,觉得他的眼睛是无感的。到讨论完了准备离开前,她又绕到小伙子的病床前,突然发现小伙子的眼睛睁开了。“他那个眼神,你一看就知道他有意识了!那一刻的激动,真是难以描述!”时隔多年,蔡绍曦回忆此事仍眼泛泪光,称自己感到了“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
  
  也许正是这种成就想,让蔡绍曦在教授、博导、科研工作者、科主任、学术领军人等多重身份中,最爱“医生”这一身份。“做一名好医生”是她自进医学院时就树立起的信念。病床边、餐桌旁、电话里、会议室中、出差路上,无论身在何处,她总在分析病情,总在思考疑惑,总在寻找答案。她把临床工作中的思考带进科学研究,又把科研的成果应用于治病救人。“如果你爱上它,就不会觉得累,就会逐渐享受它。”她笑着说起自己的工作。
  
  课堂上带着学生一起做“福尔摩斯”
  
  相比“医生”这个角色,蔡绍曦更珍惜另一个身份——“教师”。“从医30多年,深耕临床,诠释医者仁心,我始终秉持着‘做一名好医生’的信念,然而我更看重的是如何‘做一名医学生的好老师’。”她说。
  
  蔡绍曦的办公室非常简陋,整一面墙边都是陈旧的小柜子,里面全是分门别类的各类文件夹、论文、书籍,桌椅上也堆满了学生论文集。她笑着说,现在这间小办公室已成为全科室的小图书馆,大家需要什么资料就来借,学习完了自觉归还。
  
  从1983年大学毕业以来,蔡绍曦就一直坚持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她的课就像一部《福尔摩斯全集》,以一个又一个谜一样的故事开头,用逻辑分析与推理的方式将临床案例从各种不同的方向寻求答案。课堂上,每一名学生都觉得自己变成了福尔摩斯,体会解谜的成就感,她的课因此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师生头脑风暴”。
  
  “医学生是临床医学的未来,早期临床思维训练做得好,可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临床医务工作者。所以,30多年临床教学,我就重点做了一件事:培养和训练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蔡绍曦看来,临床思维有两大要素:一是临床实践,也就是临床资料获取的过程;二是科学思维,即对从实践中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分析综合的过程。而这些正需要与同行、前辈、学生不断探讨才能提升。
  
  近年来,蔡绍曦担任了医院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主任,带领年轻的住院医师一起讨论内科疑难病例。“我要把见过的疑难病例分析的思考方法、分析训练过程传授给住院医师,这样,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就会有更好的临床思维和训练技能。”正因如此,蔡绍曦非常看重每月一次的疑难病例讨论,两年前她因病入院,手术前夜仍然带领着年轻的住培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因为“担心手术后需要休养,耽误了病例讨论”。对待年轻医生,蔡绍曦除了言传身教帮助他们成长外,也毫无架子地向他们学习。“年轻人接受新知识快,看问题的角度有时候反而有新意,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包括我的女儿,她现在的专业方向是内分泌,我也会和她一起讨论甲减危象抢救时的救治原则和分寸……这些讨论对我来说也是受益匪浅的。”蔡绍曦说。
 
  
  人物档案
  
  蔡绍曦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科医师分会副主委、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主委、国家级规范教材《内科学》编委。带领科室锁定慢性气道疾病、内镜介入诊治、间质肺病等发展方向,科研上实现了国家级重点项目课题的突破,包括连续七年每年均获两项以上国家自然基金资助。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中国梦·践行者】7年内两次请缨扶贫他带领2个贫困村稳定脱贫
  • 【中国梦·践行者】改变塑料行业大而不强的局面这位香港的大
  • 【中国梦·践行者】“剪纸达人”陈洁荣:让传统文化精髓跃然
  • 【中国梦·践行者】曾晨英:廿载坚守,只为更好传承红色文化
  • 【中国梦·践行者】姚一元罗静梅家庭:相知相伴数十载你守平
  • 【中国梦·践行者】电力工人朱博:供电“外科医生”保万家灯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