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8月23日,记者从兰州市文明办获悉,“月评十佳,年评百佳”兰州好人活动经过推荐、审核、投票、综合评议、公示等环节后,产生8月“兰州好人”。
他们分别是:“助人为乐”好人——兰州日报社《兰州晚报》新闻调查部主任朱旭东,兰州市皋兰县个体经营户周贵宝,兰州欣雨星儿童心理发展中心理事长张莉;“见义勇为”好人——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马建丽,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护士长孙英姿,甘肃久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经理杨增璐;“诚实守信”好人——兰州公交集团第四客运公司50路驾驶员孙海岩;“敬业奉献”好人——兰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三大队一中队中队长马占海,兰州市皋兰县石洞镇卫生服务站村医魏良仪,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陆家崖村农民陆鹏飞,兰州市石化总医院ICU主治医师顾华;“孝老爱亲”好人——现居住兰州市西固区新冶路社区家属院的普通居民卢义堂。
朱旭东,现任《兰州晚报》新闻调查部主任。20年媒体之路,他坚持公平正义与爱心公益的新闻理想,借助媒体优势和公信力,助力公益事业发展。20年来,他亲自参与捐助、策划和执行的十多个公益活动,负责过“关爱老兵”、“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暖冬行动”等多个公益活动,曾被央视新闻联播、人民网等上百家主流媒体报道。身体力行投身公益事业,个人直接捐款捐物价值累计6万元。组织社会爱心企业,为庄浪县脸部缺陷孩子募捐2万元;为脊髓炎少女募捐1万元;为孤残儿童、福利院老人、自闭症孩子募捐款项财物合计200余万元;发起“亚太救助”,三年来带领部门记者采访报道200多个大病家庭,帮助他们获得249万爱心善款;联合爱心企业单位创建甘肃抗战老兵纪念园,为44名抗战老兵免费提供墓位;从2011年至今,每年冬天深入偏远贫困山区走访,采写了大量感人至深的稿件,发挥媒体号召力发动爱心企业,8年里筹集了价值1000余万元的爱心物品,前后捐赠学校200所,帮助兰州、天水、白银、定西、临夏、庆阳、武威、陇南、甘南、平凉等地6万名贫困儿童温暖过冬,先后资助30名贫困学生就学……通过执行和策划公益活动,他号召社会志愿者、爱心企业,筹集物资和资金近千万元,惠及人群10万人次。
周贵宝,2007年起在皋兰一中附近和妻子开始经营称心包子馆。自从包子馆开业以来,周贵宝就和妻子长期向一些周围的贫困人士免费提供饮食。2018年7月23日,皋兰水阜发生洪涝。当得知这个消息后,周贵宝和爱人商议后,第一时间将自己店中当天所有的包子送到皋兰一中安置点,为受灾的1000多名群众送去热腾腾饮食的同时,更是为大家送去了一片温暖。2017年冬天的一个早晨,一位精神失常的80岁老太太,在周贵宝的包子馆附近的路上迷路了,周贵宝看到后,就将这位老太太留在包子馆让她取暖,还为她提供了食物并悉心照顾,直到她的家人来把她接走。
张莉,兰州欣雨星儿童心理发展中心理事长,甘肃省第十届青联委员。她于2006年创办我省第一家特殊儿童服务机构——兰州欣雨星儿童心理发展中心,致力于自闭症、脑瘫等心智障碍儿童的救助和早期干预。从业12年以来,由其带领的专业团队服务特殊儿童及家庭累计达3000多人次。她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打造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服务特殊儿童,使得每年有五六十位特殊儿童经过专业的心理康复训练离开机构,走向普通的幼儿园和学校。她还带领教师走进社区,免费帮助社区里贫困的残疾儿童和家庭,为家长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帮助,给特殊儿童制订服务计划,帮助家长和孩子共同进步和成长。除了关注特殊儿童,她也关注困境儿童。2013年,她成立专业的社工机构,致力于帮助各类困境儿童。先后深入各地开展政策调研、志愿者培训、家庭入户走访、心理援助等工作,累计服务达2673人次,还获得了2017年度兰州市十佳志愿者荣誉称号。
马建丽、孙英姿、杨增璐,三位兰州市民在危险突发时刻不畏惧,成功抢救了一个鲜活生命,充分体现了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和救死扶伤的国际主义精神,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公民的良好形象。7月31日,马建丽等一行公休外出,当日晚间与同行的孙英姿、杨增璐在泰国芭提雅附近酒店游泳池边休息时,突然有人惊呼道:“水底怎么有人!”大家一片惊慌之时,杨增璐飞速跃入池中,将溺水儿童救起。当时孩子没有心跳,自主呼吸完全丧失,面色青紫,马建丽和孙英姿立即展开施救,马建丽进行胸外按压,孙英姿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当时孩子口腔胃内的食物特别多,又是肺出血,鼻子嘴里都是涌出来的血和食物,她们密切配合,抢救了几分钟后,孩子心跳慢慢恢复,有了自主呼吸,面色渐渐改善。马建丽再次安排人员取来浴巾为孩子保暖,守护在孩子身边,直到半小时后泰国当地急救中心的人员赶来,把孩子接去医院,大家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孙海岩,公交第四客运公司三车队50路4909号车驾驶员。2018年4月18日晚8时左右,孙海岩驾驶自编号4909号车回四公司厂区进行安全例行检查时,发现了乘客遗失在座位上的挎包,及时与车队书记联系并说明情况,书记和孙海岩两人打开包发现,内有现金2500余元、身份证2张、火车票2张、银行卡数张、医保卡、市民卡等,想到乘客很着急,他在挎包内找到了电话号码本进行联系,直到打通第五个电话才联系到失主。4月19日上午10:30,失主王女士与侄儿一同来到四公司厂区办公室认领物品,经清点核实后抽出500元现金当面感谢孙海岩,被他婉言谢绝。他拾金不昧的行为彰显了公交人的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马占海,兰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中队长。2018年4月19日晚16时,兰州市电闪雷鸣突降暴雨,山洪直冲青白石街道碱水沟村,洪流最高处达1米左右,灾情紧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接到命令的兰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三大队一中队中队长马占海同志带着他的特警队员进入灾情最严重的青白石街道开展救援。路面已是满地泥泞,他们蹚着齐腰深的洪水,一步一步艰难地寻找陷入困境的住户。就在他们挨家挨户寻找被困群众的时候,突然听到有呼救声。黑漆漆的雨夜,马占海和队友们只能相互搀扶,一步步朝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发现是一家5口人被困,父亲背着一个5岁大的孩子,母亲搀扶着老人,怀里抱着一名8个月大的婴儿,婴儿由于寒冷饥饿大哭不止,小女孩也在暴雨中瑟瑟发抖。面对这一情况,马占海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要把这一家人平平安安救出去,他立刻背起小女孩,向临时安置救护点转移,为防止小女孩被雨水淋湿,他将自己的战训帽戴在小女孩头上。将一家5口成功转移到临时安置救护点,再次返回灾情现场继续巡查搜救,一直奋战到凌晨3时暴雨停后才回单位。面对艰难险重任务,马占海想到的只是责任和使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作为中队长,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注重与民警的沟通和协调,与大家积极配合、团结协作。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诺言,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履行着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
魏良仪,皋兰县石洞镇魏家庄村卫生服务站医生。他于1992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近26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感人的业绩。他在乡村医生这个本职岗位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学习中医传统医学,钻研针灸拔罐技术,努力提高临床实践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技能水准,在魏家庄村这个石洞镇最大的行政村,秉持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服务百姓,为全村近5000村民服务至今,其业务水平和诊疗能力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成为了村民们信得过的好医生。他始终心系村民健康,全村人谁家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接种何种疫苗,他的心里都有一本账。他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为两位无人照顾的患病五保老人免费送医送药上门,长达5年之久;为独自抚养两个未成年子女的困难家庭村民垫付了几千元医药费。针对村民预防意识淡薄,计划免疫工作开展难度大的情况,他逐门逐户核实做好登记和宣传教育,疫苗接种率都达到了100%。他还主动出资5000元支持村卫生服务站建设,为推动乡村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陆鹏飞,榆中县金崖镇陆家崖村陆氏旱船传承人。他从父辈那里传承了旱船制作与表演技艺,73岁的他用一生的坚守,在2016年将陆氏旱船以民俗类传承送上了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大舞台。他从小就喜欢看父亲制作旱船,总爱缠着父亲教他做旱船上的纸花,用纸花装扮旱船、为旱船画“八宝图”、设计演员服装、详细询问跑旱船的套路样式,再到搜集整理、谱写旱船歌曲集……除此之外,还有一本他多年搜集整理的各种民间小调,还结合榆中社火表演中的传统民俗文化改编完成了《陆氏旱船表演歌曲集》,他说:“陆氏旱船不仅仅是我们陆家崖村的社火表演中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农耕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现。要传承好陆氏旱船,就必须首先要传承好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孝悌忠信等优秀的道德情操。”他还经常自己掏腰包补贴旱船表演队,为旱船文化的传承尽心尽力。
顾华,兰州石化总医院ICU主治医师。2013年秋天,她在值班过程中出现面部肌肉抽搐,考虑可能是工作强度高,未休息好导致。但面部肌肉抽搐进行性加重,进行头颅核磁检查结果显示为“颅内肿瘤”时,31岁的顾华感觉当头一棒。经过一夜激烈的思想斗争,第二天一早她带着笑容又回到重症医学科的病区,坚守在工作第一线。11月她做了开颅手术,手术清除了大部分的肿瘤但也留下了后遗症——双眼复视,至今未恢复。术后她以惊人的毅力锻炼恢复,一个月后又回到自己热爱并熟悉的岗位。2015年5月17日下午,西固区玉门街一施工工地围墙倒塌,致9名路人被埋,其中包括2个孩子。当日她正在家休息,但接到重大伤亡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科里参与抢救,并收治了多名伤者。经过3天3夜不眠不休的奋战,期间她未离开病区一步,患者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在一个冬季深夜,顾华收治了一位由120送来的流浪汉,没有家属,不能对答。患者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她急忙冲上去,不顾腥臭,仔细查看病人、体格检查、迅速制定抢救方案……经过一系列抢救治疗,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面色也渐渐红润了。第二天她又从家里拿来衣服给患者穿上,每日精心治疗、照顾饮食,直到患者平安出院。在工作12年中,她从未被患者及家属投诉,得到了各级领导、同仁及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曾多次被评为医院的优质服务明星。
卢义堂,是新城镇新冶路一名来自甘肃岷县的拾荒者。2001年5月8日,卢义堂在新城桥头拾荒时捡到一名女弃婴,女婴右眼失明,他将这名可怜的弃婴带回家进行抚养,并为孩子取名叫卢霞。春去冬来,周而复始,他以拾荒为生,自己节衣缩食,精心抚养带回来的婴儿。当初襁褓中的小婴儿已经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现就读于新城镇六十九中学八年级。眼部的残疾并未影响到卢霞的学习,她学习成绩优秀,性格开朗活波,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虽说卢霞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关爱,可是老人并未因此而放弃拾荒,而是继续拾荒生活。社区工作人员会经常去看望卢霞,见到老人岁数大身体又不好,还在起早贪黑的拾荒,社区工作人员嘱咐老人一定要多休息,老人摆摆手说:“趁着能动的时候多干点,不能拖累孩子,拖累政府”,朴实的一句话,却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晓霞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