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兰州人的幸福生活
——兰州市改革开放40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纪实
当清晨的第一缕霞光穿透云层洒向大地的时候,兰州——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又迎来了充满希望的一天。在这里,传统文明与都市时尚相互交织,赋予了这座城市独有的韵味与魅力。
改革开放以来,以人民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兰州重点从教育优先、脱贫攻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丰富百姓日常生活,不断增加居民收入,人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
四十年如白驹过隙,兰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一系列重点民生工程的实施和惠民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2017年全市剩余贫困人口1.1万户3.2万人,贫困发生率2.71%;2012年以来,兰州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6.54万人;建成覆盖全民的参保体系,2017年全市379万人参加全民参保登记;2017年兰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32331元,比2012年增加13888元,增长了75.3%;全市共建成体育场地6234个,建成937个晨晚练点和2128个全民健身场地,人均占有体育用地面积1.4平方米,全市社区、行政村体育场地覆盖率达到100%,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关乎百姓切身利益,教育发展的水平决定着经济社会走向,也决定着城市未来的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市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力以赴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为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育总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7年,兰州市各级各类学校增至1622所,在校学生102.6万人。其中幼儿园815所,在园幼儿11.3万人;普通小学515所,小学教学点169个,在校学生21.2万人;初中学校135所,在校学生9.8万人;高中学校62所,在校学生6.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57所,在校学生4.9万人;高等教育学校34所,在校学生48.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4所,特教学生1300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认定。兰州市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8%,适龄儿童全部保障入学。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9.5%,建成省级示范性高中12所,高考绩效连续多年稳居全省首位。学前教育入园率稳步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2%,全市基本实现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全面理顺,实现了“出城入园”,投资50亿元在新区建成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成立了6个职教集团,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得到完善。兰州市为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提供资助,免费提供中等职业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受益学生30万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受教育权益得到全面保障。全市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受益学生10万人。
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兰州市建立了“校本培训—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金城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金城教育家”的梯度攀升机制。全市评选出市级“教学新秀”900名,市级“骨干教师”15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450人,“名师”60人,组建了60个名师工作室、4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29个名校长工作室。举办了多届“校长发展学校”“教师发展学校”兰州培训班。
素质教育不断推进,艺术教育投入力度逐年加大。1987年9月,兰州市举办首届中学生艺术节,此后一直延续至今。1996年4月,兰州市教育局批复同意兰州市第十四中学附设“西北音乐学校”,以此为典型,带动全市艺术教育抽枝散叶。体育教学得到广泛重视,全市建立了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将体育纳入中考考试科目,增强学生体质。科技创新教育从无到有,实施“飞天计划”,建成科技创新基地学校10所,举办多届“兰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每年评选出“兰州市小小科学家”20名。
目前,兰州市在美国、瑞典、新加坡等国家建立了教师培训基地,在美国玛斯金格姆大学建立了兰州市教师海外研修基地。加强与兰州市的国外友好城市——日本八户市的教育合作交流活动,每年互派中小学教师赴对方城市研修学习。每年组织一批学生到美国、日本、瑞典、新加坡开展交流学习,参加各种教育教学交流、国际科技创新赛事和体育艺术活动等。与北京、南京、深圳等地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在教师交流、校长挂职、姊妹结校、小课题研究、科技教育等方面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机制,教育交流新格局已经形成。
-深入推进脱贫攻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在兰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市各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贫困村面貌日新月异,村容村貌整洁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住房宽敞了,饮水安全了,出行方便了,医疗、教育等各项优惠措施让贫困户真正得到了实惠、解决了困难。
兰州市现辖三县五区,有61个乡(镇)、730个行政村,农村人口120.65万人。全市有国家六盘山片区贫困县3个(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插花贫困县(区)1个(七里河区),建档立卡贫困村256个。2011年,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兰州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79万人,贫困发生率24.%。七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各级专项财政扶贫资金25.69亿元,减少贫困人口28.82万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5252元,增加到2017年的11305元。根据2017年市级贫困退出考核验收结果,2017年全市剩余贫困人口1.1万户3.2万人,贫困发生率2.71%;皋兰县和七里河区均达到贫困县(区)退出标准。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解决农村安全饮水42.58万人,建成乡村公路3660.7公里,改造农村危旧房2.65万户,建制村农村公路硬化率、安全饮水普及率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8%,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到75%。实现了全市所有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村委会办公场所、文化活动广场的全覆盖。
全市已初步形成了高原夏菜、中药材、畜牧业、玫瑰、百合、苗木等六大产业。2017年底全市高原夏菜、中药材、玫瑰、百合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13.8万亩、27.22万亩、18.79万亩、10.74万亩,畜禽饲养量达858万头只,所有贫困村实现了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富民产业的培育和扩大,让群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救助水平大幅提升,落实了困难家庭子女学前教育幼儿园免保教费政策,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2.32%;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5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09%;落实了中职教育全免政策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中学杂费补助政策。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6%,报销比例提高5%,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有效缓解了贫困家庭就医难和因病致贫的问题。2017年,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不低于2986元提高到不低于3500元;全市农村特困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不低于5900元提高到集中供养对象不低于6320元、分散供养对象不低于5155元。
-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面对就业、社会保障、工资收入分配等一系列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工作,兰州市始终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局势稳中向好。
一体化、全方位、网络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目前,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并发挥作用,形成了“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为求职者提供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服务内容不断完善,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十大就业专项行动和公共就业服务进市场、进基层、进企业、进高校活动,提供岗位信息、就业指导、见习培训、困难帮扶等一揽子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多渠道就业创业。全市各类人才市场共举办综合招聘会2000场,通过现场招聘、就业网站、人社e图、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推荐就业岗位107万个。全市建成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407家,累计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4000人以上。
近年来,兰州市大力推进“双创”工作,启动开展创业创新大赛、“泛海扬帆·兰州启航”大学生创业扶持行动、大学生创业论坛等系列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2014年“泛海扬帆·兰州启航”大学生创业扶持行动以来,四年来共资助扶持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255个,累计投入资金1300万元,项目年营业额达到33139万元,年净利润达到3998.2万元,年缴税496.2万元,带动就业3964人。2015年研究制定了兰州市“双创”工作实施方案和财税支持等10项配套政策。截至2017年底,全市新增创业实体4.33万家,直接带动就业12.98万人。已认定各类创业就业孵化平台、众创空间(孵化器)87家,累计扶持在孵企业3404家,发放“万企计划”贴息贷款5.69亿元。建立兰州创业大学,实施深度创业培训工程,共培训9个班458人次。依托市、区(县)级劳务基地,实施“项目吸纳一批、园区就业一批、产业带动一批”的就地转移就业工程,实现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2012年以来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94.31万人次,创劳务收入527.68亿元。深入打造“一县一区一品牌”特色劳务品牌工程,累计培育16个劳务品牌。2012年以来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1.55万人次,其中就业技能培训25.8万人次,创业培训4.51万人次,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24万人次,组织职业技能鉴定16.34万人次。
-构建更优质的社会保障体系
兰州已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实现全民参保,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稳步推进,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建成覆盖全民的参保体系。2017年全市379万人参加全民参保登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88.36万人、92.99万人、56.72万人、55.11万人、54.9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78.85万人、215.36万人。
兰州市连续13年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水平达到了每月2448.72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月人均增加至105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从80元提高到420元。同时,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降费增补措施,2016年起兰州市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20%降低至19%,为1万余家企业减负1.73亿元;调整全市工伤保险平均费率为0.78%,为企业减负0.36亿元;调整企业及其他单位生育保险费率为0.5%,为企业减负约0.42亿元。2015年起,按照国家政策先后三次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1万余家企业减负3.9亿元。同时,落实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补贴政策。2014年起共向2137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5.12亿元。
本着“放管服”措施方便群众、提高效率、减轻负荷、降低成本、公开透明的原则,兰州市集中力量推进社保系统信息化建设,优化社保经办服务。建成了全市统一的人社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建成了涵盖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兰州人社”手机App“一网两端”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社保信息业务终端延伸到全市街道(乡镇)、社区和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等相关服务机构1200余个,业务上实现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个险种统一征缴的业务模式,用人单位及参保人员缴纳社会保险可网上一站式办齐,每月有4000余家企业网上申报业务。建立完善城乡医保联网缴费“一站式”服务,彻底解决了近十年来106万城镇居民在社区和银行之间多次往返缴费的不便。建立完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网上生存认证系统,每年全市有25万人进行了生存认证。开通了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平台。实现基本医疗保险省内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目前,兰州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结3625人次,其中省内245人次,跨省3380人次。
近年来,兰州市还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2017年,兰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32331元,比2012年增加13888元,增长了75.3%。
-全民健身丰富群众生活
清晨,在兰州市马拉松公园,在各高校的体育场上,总能看到一些跑者矫健的身影。沿黄河风情线走一圈,随处可见打太极、跳健身操的市民。在兰州的南北两山,沿着健步道登山的市民多了起来……
从广播体操到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从无处健身到各类锻炼场地齐全,从单一的锻炼身体到多样化的运动理念,四十年来,兰州的全民健身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强烈,体育的社会功能日益凸显,全民健身氛围越来越浓。
近年来,兰州市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着眼“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定了“运动兰州、活力兰州、健康兰州”建设目标。通过抓好“六边”工程推动全民健身,实施体育与社会事业多元融合拉动全民健身,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兰州市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独特山水人文,发挥主城区人口密集、服务业发达的优势,积极开展适宜普通民众的健身休闲体育项目,培育群众健身休闲市场,打造市民日常体育健身休闲的核心区;依托达川三江口湿地公园景区、百合公园、体育公园、马拉松公园、什川梨园等景区,打造百里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两岸休闲运动带”;发挥南北两山独特山水自然资源优势,打造南北两山“山地休闲运动带”。立足自然资源条件的优势发挥,依托兰州龙山冰雪运动基地、七里河山地越野自行车基地等“十大户外休闲基地”的建设,大力开展冰雪、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极限运动、徒步越野、赛马、登山、攀岩等户外运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产业,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等项目,推动体育休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运动休闲小镇、体育产业基地的带动作用,在全市范围积极打造各类运动休闲小镇,提升体育小城镇建设水平,带动全民健身。
针对体育场地不足的短板,兰州市连续多年将体育场地建设列为政府为民兴办实事项目,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采取政府扶持等方式,不断盘活存量资源,积极推动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
兰州利用“丝路重镇,黄河明珠”的区位资源优势,打造品牌体育赛事,带动全民健身发展。精心筹办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百合之路”城市山地越野赛等大型赛事,积极承办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赛、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中国CBA四强对抗赛等重要赛事。各类赛事异彩纷呈,给广大市民奉上一场场全民参与的体育嘉年华。走过八年历程的“兰州国际马拉松赛”,连续六年被中国田径协会评为金牌赛事,被国际田联评为金标赛事,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之一。兰州市体育局借助包括“兰马”在内的一系列赛事的影响力,结合赛事宣传和配套活动的开展,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传授健身技能,带动群众参与全民健身,体育运动已经成了兰州市民文明向上的新风尚。目前,兰州市平均每年组织体育赛事活动达200次以上,参与人数达到40万人以上,兰州人通过健身,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与精彩。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