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铸匠心,从“北漂画家”到“深巷铁匠”

时间:2018-10-24 18:52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央视网 点击: 载入中...
 
  央视网消息(记者王伟)生起火炉,烧红铁块,抡起大锤,叮叮当当,铁花飞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这种传统的铁匠铺工作场景已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在北京通州区宋庄镇深巷内的一间铁匠铺里,50岁的铁匠蔡德全曾用一场令人惊诧的职场转型,实力诠释了对这份古老行当的热爱。
 
 
 
  “天地之间有铁匠,朴实无华炼精神,用心打铁”。这副对联曾经被贴在蔡德全铁匠铺大门上,也是他在创业之初送给自己的勉励。
 
 
 
  蔡德全出生于云南省临沧市,1996年离开云南老家来到北京闯荡。在云南艺术学院读书时,他主攻油画专业。“原来做绘画和雕塑创作的时候,我就会经常用到铁匠的技艺,后来发现铁匠铺越来越难找,几乎就找不到了,我意识到这门技艺正在被迅速边缘化,未来面临的可能就是消亡。”蔡德全回忆。
 
  蔡德全出生于云南临沧,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主攻油画专业。1996年离开云南老家来到北京闯荡。“原来做绘画和雕塑创作的时候,我就会经常用到铁匠的技艺,后来发现铁匠铺越来越难找,后来几乎就找不到了,我意识到这门技艺正在被迅速边缘化,未来面临的可能就是消亡”,蔡德全说。
 
  正是由于从小受到铁匠铺影响而怀揣的这份情结,怀揣着对铁匠工艺即将消逝的惋惜,蔡德全几经三思后决定转行,将这门技艺继承下来。就这样,蔡德全在北京选中这处空间不大的工作室。
 
  光线阴暗,浓烟漫漫的房间里,密集地摆放了200多把铁锤,70多把铁钳子,5个铁砧子,6个木墩子,以及若干小工具。由于经年累月使用,它们浑身被蔡德全的汗水和老茧磨得油光晶亮。
 
 
  “铁匠铺正在快速消亡,其根本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兴起和巨大的社会变革造成的,传统铁匠师傅们基本都没有上过学,只会打造农耕用具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如今人们在审美和用品形制需求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而铁匠们却没有进行转变,年轻人又觉得这个职业辛苦不挣钱不愿继承,传统铁匠在大量涌现的机器化、批量化的产品现实中无法生存。”蔡德全惋惜地感叹。
 
 
  从一名文艺青年,摇身一变成为稍显油腻的打铁大叔,蔡德全很快就适应了这个身份转变。他希望基于传统铁匠的技巧和平台创新,在材料技术和品种上探索研发,让人们重新欣赏和使用铁匠工艺打造的新产品,使铁艺文化的生命得以延续。
 
 
  “每件铁器的诞生要经过选料、下料、初烧、大锤砸、复烧、淬火、打蜡等13道工序,制作铁器的工具更是繁多。手工的作品与机器生产的产品相比,最大的不同便是拥有人工的痕迹感,能呈现出劳动力的美感,我希望将这种美感在自己的作品中发挥到极致。”蔡德全说。
 
 
  “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这是一句行家间的玩笑话。蔡德全半路出家,想要完成理想的作品、成为一个合格铁匠艺人更是难上加难,付诸的努力可想而知。仅仅是一双手,就足以让听说他故事的人心头一紧:何苦呢?蔡德全思索了一会说:“当手掌打铁终于打出茧子的时候,我也懂得了对时间和人生的敬畏。”
 
 
  “夏季算是最难熬的日子了,铁匠铺内生火打铁的时候温度都在四十度以上,赶上高温天时能达到近六十度。”
 
 
  蔡德全没有学过徒铁匠,他看了很多老师傅的打铁技艺,研究过很多国内外的书籍及资料,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逐渐开辟出一种全新的铁匠形式。
 
 
  机器生产的东西精密而一致,但其是无法达到纯手工制作的淳朴和自然变化的温情效果。蔡德全说,现在的纯手工做出来的东西不再是普通商品,它应该是超越于普通商品的艺术作品。
 
 
  铁是可以千变万化的。打铁工艺在中国历史悠久,它蕴含了人与铁匠铺子的演绎形式之美,充满了劳动者一锤一打间的韵律之美,是伴随几千年农耕文明的璀璨文化。“这种古老的工艺极为难得,如果艺术和设计与之结合将会有极辉煌的未来。”
 
 
  正是对极致的不懈追求让蔡德全一路成长,6年来创作大大小小作品超过3000件。最早一件耗时半个月的作品只卖出600元,到如今一件铁钵可以卖出上万元价格。蔡德全耗时最长的一件作品是一件重约50斤的大铁钵,用时两年半才完成。
 
 
  蔡德全有一个执拗的原则:从不在网络上销售作品。他的作品销售都是以口口相传的传统方式,客户主要是普通铁器爱好者和专业收藏机构及个人。
 
 
 
  2012年,蔡德全发起了铁匠铺艺术拯救计划,率先在云南老家开始尝试兴办铁匠学校广招学徒,为各大高校等相关机构提供实践机会,从而让古老的打铁工艺勃发出新的生机。
 
 
  2018年,他开始将小小铁匠铺及“中国铁博物馆”进行落地产业化及品牌化。一来为了传播中华传统的铁文化,与世界各国铁文化进行交流,二来可以为很多贫困地区解决劳动力和收入问题,也能为一些残疾人提供工作创业的机会。
 
 
  初心在方寸,咫尺铸匠心。从云南辗转到北京,从“北漂画家”转型成为“深巷铁匠”,蔡德全的匠人梦想正在一锤一锤间夯实成型。他笑着说:“虽然辛苦,但我喜欢这种脚踏实地的感觉。”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 中组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19740万元
  • 中国为什么能从“文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
  • 从昭通脱贫感受啃“硬骨头”的云南智慧
  • “习主席,从您身上我们看到了朋友应有的样子”
  • 贫困户变身“新牛倌”:从做“牛保姆”到想办“牛银行”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安徽:从“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