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30年浓浓丹霞情17年漫漫申遗路:他用一生绘出“世界丹霞”之美

时间:2019-02-20 12:31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2008年1月20日,彭华教授在湖南崀山考察(资料图片)
 
  金羊网记者彭启有
 
  近日,在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华逝世一周年之际,该校师生以多种方式,深切缅怀这位我国优秀的丹霞地貌科学研究学科带头人和中国旅游地理和旅游规划领域开拓者。
 
  彭华是安徽砀山人,1956年1月2日出生,197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名超过4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长期从事地貌学和旅游开发研究,是红层与丹霞地貌研究专家、中国旅游地理和旅游规划专家。
 
  A、爱上丹霞,举家迁往仁化
 
  1975年高中毕业后,彭华担任过民办教师、生产队长、大队副书记。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他在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就读本科。1982年1月开始,他在安徽宿州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广东丹霞山让他作出了新的选择,也让他站到了新的起点。
 
  1987年,彭华赴丹霞山调研,对丹霞山“一见钟情”,想着一定要为丹霞的研究和推广做点什么。
 
  “可能是凭一个地学工作者的专业敏感,第一次见到它,就被它震慑了,感觉仅仅作为‘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太委屈它了。”彭华说。
 
  1992年9月,彭华从安徽宿州师范专科学校调到韶关市仁化丹霞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工作,担任丹霞山风景区总工程师,兼任丹霞山开发区主任助理和旅游开发公司经理。
 
  他不要档案、不要户口,舍弃城市舒适生活,举家迁往仁化小城。从此,彭华一边搞丹霞山的保护利用和规划建设,一边潜心丹霞地貌的研究。
 
  丹霞是在中国起步、发展,由中国专家自主研究、命名的地貌,被称为“中国地学国粹”,由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冯景兰和陈国达教授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广东韶关丹霞山命名。之后,中山大学吴尚时、曾昭璇教授将丹霞研究形成学科。1980年以来,中山大学的黄进教授进一步考察了28个省、市、自治区的近800处丹霞地貌,将丹霞研究推向全国。
 
  1995年,彭华因丹霞研究上的成就,被调入中山大学地理系,成为丹霞地貌研究的第四代领军人物。
 
  30多年来,彭华初心不改,对丹霞一往情深,始终把丹霞的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永不放松的使命。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中国丹霞研究走向世界,彭华也因此被称为“丹霞彭”。
 
  B、历时17年,丹霞申遗成功
 
  彭华认为,我国对丹霞地貌的研究已有好几十年,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申遗”是使其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重要途径。为此,他踏上了17年的丹霞申遗之路。
 
  早在1993年第一届全国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上,彭华就倡导将中国丹霞地貌申遗。此后,丹霞申遗几度提议几度搁浅,但彭华矢志不移未曾放弃。
 
  2004年初,丹霞山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首批28家世界地质公园之一,彭华借此机会再次提出丹霞申遗倡议。
 
  2006年,在国家相关部门推动下,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等六地正式确定联合“申遗”,彭华任六省“中国丹霞”联合申遗项目专家组组长、首席专家。
 
  从2006年到2010年,彭华为丹霞申遗全身心投入。他撰写文本,绘制丹霞演化图,常常凌晨三四点都还在和团队沟通、传文件。
 
  妻子丰秀荣回忆,申遗关键期,彭华几日几夜未睡,实在坚持不住,才来到床前嘱咐她说:“困得熬不住了,睡一个小时,你一定叫醒我。”
 
  丰秀荣口中答应,心中却想着一定让他多睡会儿。哪知一个小时刚到,被窝里的手机嗡嗡震动,丰秀荣被吓了一跳,彭华则一下子醒了过来。原来,彭华怕丰秀荣不叫醒他,早做了准备,把手机设了震动并贴身放在怀里。
 
  当时恰值彭华的学术评估期,如果再继续主持申遗工作,他将错过学院的职称评估。有人劝他放弃,但他拒绝了,“走出国门是中国几代丹霞学人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放弃”。
 
  在申遗工作遭遇国际上不公正评价而面临被推迟申报的紧急关头,彭华率领专家组,在1个月内进行细致的资料比证和深入研究论证,准确找出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报告中五个方面、十多处错误,并飞赴巴黎和日内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等相关官员和代表进行磋商。
 
  彭华在这次行动的日记里写道:“尽管我的心是平静的,但我仍然觉得是在奔赴战场,去参加一场战争,而且可能是一场恶战;我明白,这是为国家、为民族而战。”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彭华等人的努力下,中国丹霞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巴西时间2010年8月1日,在当地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得到20个成员国中16个国家的认可,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一次性通过六座名山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在全世界仅此一例。
 
  从1993年首倡丹霞申遗,到2010年丹霞申遗成功,彭华为推动中国丹霞走向世界呕心沥血,满头黑发渐染白霜。
 
  C、扎根大地,整体规划丹霞
 
  作为一名地理学家,彭华始终扎根大地,将学术研究写在大地上。他曾表示:“我希望我主持开发丹霞山能够实现政府、景区和当地农民的‘三重效益’。”
 
  结缘丹霞山之后,彭华以核心专家的身份,加强丹霞山整体规划建设,牵头开发建设翔龙湖景区、阳元山景区,使丹霞山从一座山头扩展为三个园区。
 
  他还培训建立丹霞山第一代规划建设和科普讲解队伍,手绘丹霞全景素描图,主持制定丹霞山地质地貌总体规划编制……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丹霞山先后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最终申遗成功。
 
  30年来,他以艰辛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推动丹霞山成为中国名山、世界名山,也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带旺了景区周边瑶塘村、断石村、夏富古村、牛鼻村等农村经济发展,助推近3万名农民脱贫致富。
 
  2017年,丹霞山接待游客25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27亿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其他5个联合申报的遗产地知名度也迅速提升,游客量显著增长。
 
  中国丹霞已成为展示遗产风采、帮助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基地,彭华“三重效益”的愿望正在实现,他的研究化为改善丹霞地区人民生活的硕果。
 
  除了做好丹霞山的开发建设,彭华还广泛挖掘粤北山区尤其是仁化县的旅游资源。他深入深山、村落、古塔、温泉、少数民族居住地,走遍仁化的山山水水,主持编制完成《仁化县旅游总体规划》,为整个县域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还经常深入到农村,面对面跟村民开会座谈,培养村民保护丹霞山、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普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他认为,只有让村民感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效益,带动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让村民富裕起来,才不会出现乱砍滥伐现象,景区才能得到真正保护。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仁化当地老百姓都把彭华当做亲人、“村里人”,每次彭华去仁化下乡考察,当地村民都会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路上遇到的老太太会拉着他聊一聊家常,有时卖手工艺品、卖香瓜的大叔、大婶会追着想给他送点小特产。
 
  经年累月的艰辛工作,使彭华的心脏不堪重负,心血管主动脉大面积阻塞,连给医生进行手术准备的时间都没有就匆匆走了。2018年1月8日,彭华因心脏病在广州去世,享年62岁。
 
  “彭华教授把一生的芳华岁月贡献给了丹霞山,他将丹霞山推向了世界,让仁化人民以丹霞山为傲;他推动了仁化旅游经济的发展,造福了仁化的百姓。”彭华逝世后,丹霞山所在的仁化县委县政府在悼念文章中这样写道。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