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3月26日电(记者王学涛、周锦帅)刚过完99岁大寿的巴珠,正在为庆祝3月28日的“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做准备,他将为全村百姓讲述近百年的生活变迁。
巴珠是顶嘎村村民,这个小山村距离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中心约70公里。虽近百岁,但老人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他留着山羊胡,眼睛炯炯有神,笑起来时,黝黑清瘦的脸上皱纹在欢快地游动。
而60年前他的脸上却很少挂着这样灿烂的笑容。巴珠出身于农奴家庭,从10岁起就给农奴主放牛,起早贪黑,晚上睡在牛棚里。一小口袋糌粑是他两三天的口粮,从未吃过蔬菜。
“生病了只能扛着,扛不过去就死了,所以以前根本不指望长寿。”巴珠仍清晰地记得,关节炎发作时,疼得他整个人缩成一团。
60年前的西藏仍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不到西藏人口5%的官家、贵族、寺院三大领主,占有西藏几乎全部的耕地、牧场以及大部分牲畜等。而占人口约95%的农奴和奴隶们惨遭剥削和压迫。
20世纪50年代,西藏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5岁——现在这个数据是68.2岁。如今,巴珠所在的顶嘎村,1032名村民中,70岁以上老人有50个。
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和奴隶成为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主人和自身的主人,焕发出空前的生产和生活热情。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全国人民的援助下,西藏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巴珠分到土地和牲畜,他娶妻生子,和女儿一家住在一起,家里有18亩地和十余头牛马。占地400平方米的房屋属于农牧民安居工程房,政府补贴了2.4万元,家里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
在过去60年间富裕起来的远不止巴珠一家。2018年西藏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86元,贫困人口从6年前的86万人减少到15万人。西藏自治区政府的目标是,到2020年,帮助这最后15万人远离贫困——这也是中国政府消除贫困的宏大计划的一部分。
比巴珠出生晚半个世纪多的拉巴片多,成长时代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她先做导游,后创业,精彩的人生是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个事例。
在旧西藏,教育是上层僧侣和贵族的特权。目前,西藏已在中国率先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并全面推行以藏语授课为主的藏汉双语教学。截至2018年,西藏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0.52%。
拉巴片多和她的母亲都是受益者。44岁的拉巴片多说,民主改革后,政府号召年轻人读书,贫民出身的母亲到陕西咸阳上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发报员。在母亲影响下,她也读了中专。
因为懂藏、汉、英三种语言,2000年拉巴片多成为一名导游,一干就是12年。这期间,她见证了西藏交通的日新月异。从日喀则市定日县加乌拉山口到珠峰大本营,原来是60公里的土路,越野车需要行驶6个小时,而现在仅2个小时就能到达。
截至2018年底,西藏公路通车里程达9.74万公里。西藏民航执飞88条航线,通航47个城市。随着交通的便利,游客数量日益增多。2018年,西藏接待游客人数超过3368万人次。
拉巴片多在做导游的过程中,结识志趣相投的游客,2012年他们合作开始生产藏香。虽然现在她的主要精力在企业经营上,但仍关注着各大景区的消息。
今年,西藏自治区将对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取更严格的有条件开放的措施。这个消息让拉巴片多非常开心,她说:“生态环境是西藏重要的财富,不能破坏了。”
目前,西藏超过70%的国土面积是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总面积超过80万平方公里。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8年7月18日发表的《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说,青藏高原空气中各类污染物含量与北极地区相当,“青藏高原地区仍然是地球上最洁净的地区之一”。
在生产传统藏香5年后,拉巴片多的团队将环保理念融入生产,开始生产藏素香。藏香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如今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拉巴片多说,藏素香的制作原料有36类,遵循纯天然、纯植物的标准,去除了动物香料的部分。目前,年销售额达450万元。“虽然香味没有之前浓郁,但对环保、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都有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