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这既是为了有效应对国际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变化,也是以强大国内市场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更是破解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举措。强大国内市场怎么干?有哪些生动具体的案例可供参考?就此,光明网理论部联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邀请业内多位专家学者推出系列解读文章,就如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进行专业性地深入研讨。
作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辉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经济逐渐步入提质增效的纵深发展阶段。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未来一段时间内必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着眼点。一个强大国内市场不但对于国内生产工艺升级和品牌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也十分关键。与此同时,随着国内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促进供需协调融合发展,结合新兴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可以共同促进我国新时代消费市场的茁壮成型,奠定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内需市场做大做强
一般而言,内需的波动相对外需要小且稳定的多,一个强大的国内市场不但可以有效对冲外部经济的冲击,而且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也将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2018年数据显示,消费、投资及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76.2%、32.4%及-8.6%,消费对于我国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经济增速相对放缓,居民收入的增长也相对有所放缓。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6%。人均收入增长的放缓将会影响消费增速的提升空间。此外,收入结构仍存在两极分化情况,内需消费结构有相对分离的趋势:一方面中低端消费有逐底的倾向,“消费降级”压力增大,加剧了企业成本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中高端消费渴望升级,对高质量产品翘首以待,消费有不断向海外溢出的趋势,亦加剧国内企业转型升级难度。2013年至2018年5年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及出厂价格指数分别增长1.3%及0.9%,相差0.4个百分点,成本和收入双向挤压企业利润。
因此,做大做强国内消费市场首先需要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通过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夯实“强消费”市场的基石。从消费者而言,通过初始和再分配政策引导收入流动的合理化,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增加消费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需求。就生产者而言,可进一步发挥“减税降费”的作用,优化企业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扩大再生产和创新产品的动力和能力。
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供需两侧融合协调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综合全球发展经验来看,构筑强大的内需市场离不开高质量供给体系的支撑。当前我国传统生产行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比较优势,正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弱和资源成本等的上升而不断减弱,过剩产能的出现预示着传统产业正脱节于新兴的消费需求。2017年,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通过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可进一步加快国内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促进国内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融合升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撬动经济结构转变,进而改善需求结构,推动供给与需求两侧的对接,是培育强大国内市场的根本保证。
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加大新兴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从而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稳住国内支柱产业的相对竞争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价美物廉”的好产品。2017年,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比重分别为7.9%、40.5%及51.6%,三类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8%、35.7%及59.6%。可见,传统支柱产业在提供经济动能、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就业等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是以牺牲传统产业为代价,新兴技术对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升级,应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以传统行业的供给创新推动消费升级、以消费升级带动传统行业供给能力的持续增强,两者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实现高质量供需平衡的不断深化。
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构建未来消费市场增长点
经济下行之时亦是技术进步发展最快之时,目前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快速发展和空间加速分化趋势明显,能否抓紧这一轮技术创新机遇,形成地方根植性强的新兴产业群,对于培育未来新的消费市场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极极其关键。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我国广义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27.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2.9%,增速为20.3%,对GDP贡献率为55%。一大批网信企业也迅速发展,2017年腾讯和阿里巴巴进入全球市值前十企业行列,科技部公布的164家独角兽企业中与数字经济相关企业高达145家。新经济产业的快速涌现,将极大地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新兴消费市场的出现。
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边界不断接近,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根本在于保障持续的研发投入。2009年至2018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自0.58万亿元增至近1.9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5.59%;专利申请授权数自58.20万项增至244.7万项,年均复合增速达19.50%。2008年至2017年,我国技术市场成交额自0.22万亿元增至1.34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7.55%。研发创新投入的增大与合理利用及多层次研发创新体系的构建,有助于科技成果尽快向产业发展转化,发挥技术产业动能。通过新老产业的升级更替,不断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做强国内市场,可以为我国未来经济的长期增长提供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张云文)